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可持续发展研究
作者 魏勇 任小芳
发表于 2023年6月

一、前言

地处我国边陲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柯尔克孜族人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璀璨的音乐文化,其中一些音乐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发展主体在开展工作时出现后继乏力的问题,对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产生不利影响。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出“在非遗保护中努力保持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平衡”的主张,为世界各国非遗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鉴于此,本文以可持续发展思维对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可持续发展对策进行研究。具体研究时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相关要求为指导,把握新时代少数民族非遗音乐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探讨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可持续发展对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建议相关主体秉持可持续发展思维,从包容性社会发展、包容性经济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认识新疆柯尔克孜族族非遗音乐文化发展问题,制定发展对策。

二、对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及其发展中存在问题剖析

(一)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长久以来人类在劳动实践下所创造的文化知识结晶,是与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文化遗产[1]。特殊的生活方式造就了新疆柯尔克孜族人民独特的思想个性,也造就了其独特的民族音乐文化。库姆孜是新疆柯尔克孜族独有的、古老的一种弹拨乐器,它具有獨特的音色和演奏方式。库姆孜历史悠久,其音乐文化在新疆柯尔克孜族音乐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柯尔克孜族库姆孜艺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为2008(第二批)。库姆孜琴伴唱史实《玛纳斯》是新疆柯尔克族非遗音乐文化的代表,体现出新疆柯尔克孜族人民在音乐文化领域的智慧,同时也是研究新疆柯尔克孜族人民历史、文化、生活的重要材料。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对于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发展工作主体而言,只有树立科学观念,才能保证工作的效果。

(二)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发展中的存在问题

近年来,伴随着政府对少数民族非遗音乐文化保护工作力度的持续加大以及学术界对少数民族非遗音乐功能与作用研究的日益深入,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发展迎来良好的发展环境[2]。但与此同时,新型音乐科学知识、新型音乐文化类事物、新型音乐创作技术、新音乐文化发展观念的出现和快速发展,给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发展提出新的课题和新的考验。

三、新时代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实效对策

对策是行为主体为了达成预期目标而采用的一切措施、方法与手段的总和。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相关要求为指导,本文认为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发展主体可以从包容性社会发展、包容性经济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和平与安全四个方面制订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发展对策,各项对策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核心。

(一)推进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包容性社会发展

1.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包容性社会发展的内涵

社会是人与环境形成的关系总和。每个人都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当中。人在社会当中的各类实践统称为社会活动。社会活动复杂多样,生产、生活、学习、工作、娱乐等各项活动都属于社会活动的范畴。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核心的社会发展理念。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直接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由新疆柯尔克孜族人民创造与传播,创造与传播的主体是社会中的人;同时,这些人在创造、传播非遗音乐文化的过程中必然受到社会中各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刊登于《音乐生活》2023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