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绥日报》中音乐教育史料存现情况研究
作者 姚晨蔚
发表于 2023年6月

《晋绥日报》是中共中央晋绥分局的机关报,从1940年作为《抗战日报》开始发行直至1949年停刊历时9年,跨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两个重要时期,报纸涵盖内容广泛。晋绥根据地是抗战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重要革命根据地之一,结合《晋绥日报》,将相关音乐史料内容分为歌曲与音乐文论进行辑录整理,以各阶段教育程度、相关法规政策、音乐活动方面为切入点,对晋绥根据地音乐教育的存在形式、发展情况及相互影响等内容进行分析与探究。

《晋绥日报》于1940年9月创刊,是中共中央晋绥分局的机关报。报纸内容涵盖社论、国际国内新闻、地方消息等,对宣传中国共产党政策、指导地方工作具有重要作用。报纸承办及发行始终贯彻全党办报方针,坚持为人民办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中有关音乐内容涉及繁多,包括地方民歌、文艺运动、音乐教育、音乐活动等等。1948年4月2日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讲话中提出明确要求,对《晋绥日报》所做出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指出办报应当保持报纸过去的优点,要尖锐、泼辣、鲜明,坚持真理,旗帜鲜明。

晋绥根据地的音乐教育情况主要结合《晋绥日报》当中音乐史料内容进行探索,本文将《晋绥日报》中的音乐史料内容暂划分为歌曲与文论两大方向进行有关音乐教育方面史料内容的整理与分析。

一、歌曲中有关音乐教育内容的呈现

《晋绥日报》中歌曲部分呈现形式多样,根据类型可分为歌词、歌谣、带有曲谱的歌曲、鼓词、童谣、民谣、快板、诗歌等。歌曲题材涵盖广泛,包括拥军参军,如《欢送参军小调(汾阳小调)》《一心要参军(汾阳小调)》;对毛主席的赞美歌颂,如《毛泽东颂》《我们的毛主席》等;《纺女张全英》《救灾运粮小唱》等歌曲的完成及传唱歌颂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的幸福生活,鼓励人民群众积极生产、积极劳作;有关反帝反封建、痛斥阎锡山的歌曲有《晋西南民谣》《减租谣》等,各类歌曲从题材到形式丰富多样,能清晰反应当时晋绥根据地民众的生活、教育情况及文化思想。

从歌曲名称及内容不难看出作品创作紧贴群众生活,与当地民歌小调进行结合,宗旨在于为人民群众服务。这些歌曲史料能直接反应红色革命时期所出现,与时代相关的红色音乐作品,并且其中既有专业音乐家所创作的红色歌曲,也有部分由民间小调进行改编的作品。其中部分歌曲明确提到“冬学”内容,“冬学”是抗战时期群众教育形式之一。晋绥根据地开展冬学运动,鼓励支持人民群众学习,这种形式不但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同时也提高了群众对于抗战的认识和热忱,增强群众抗战力量,争取抗战的最终胜利。《晋绥日报》中通过歌曲传唱、歌词传达对“冬学”进行全方位的普及与宣传。在普及教育的背景下,通过音乐的大众性、趣味性、传递迅速等特点,结合地方民歌,更加便于人民群众了解和加深对“冬学”的认知并加入其中。

《晋绥日报》1945年12月19日刊行:“纺女张全英,……纺织成绩好,还要上冬学,白天勤纺线,夜晚来学习,去年冬天三个月,识了字儿五六百,记账开条自己能,写信寄信不求人,村人称赞她,都说好娃娃,今年冬学里,大家都学她;纺织努力来纺织,加紧学习赶上她,妈妈听了这些话,不由乐的笑哈哈。

本文刊登于《音乐生活》2023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