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瑜荪拜访完丰子恺先生的小女儿丰一吟回到家中,把丰一吟讲的教子故事转述给妻子,然后说:“咱们别逼孩子了,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因材施教。他不爱学习,说不定别的方面很优秀呢!儿子就像一棵树,只要正直做人,以后会长成参天大树的!”阳光从窗口斜照进屋里,光影中,妻子若有所思,最终决定不再逼迫儿子补课……
竹刻大师叶瑜荪斋号“容园”,出生于浙江桐乡。他是“桐乡竹刻”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然而,对于自己身上的标签,叶瑜荪最认同的却是“丰子恺研究会会长”。
“丰子恺先生的好家风,让我们一家人受益终身!”叶瑜荪说。
学习像丰先生那样教儿
在叶瑜荪的记忆里,家乡桐乡市是个出文豪的地方,“中国现代漫画鼻祖”丰子恺、大文学家茅盾都是桐乡人。
小时候,父母对于叶瑜荪的学习管教很严格,希望他能走出石门镇,吃上安稳的“国家粮”。渐渐长大后,有一天,叶瑜荪对父亲说:“丰子恺先生有那么高的成就,也没像咱家这样管孩子。他不但让孩子玩,自己还陪着一起玩呢!”桐乡人没有不敬重丰子恺的,父亲听后半信半疑地说:“人家那么忙,哪有空陪孩子玩儿?”
叶瑜荪就找来丰子恺的漫画给父亲看:“你看看这漫画上,丰子恺先生带着孩子去放风筝,踏青春游,可你就知道让我学习!”
父亲一看,果然马上转变了态度:“丰子恺先生是大艺术家,他的做法肯定没错!我还要干活儿,陪你放风筝是不可能了,放假让你玩半天吧。”叶瑜荪高兴得一蹦三跳,出门去找同班好友玩了。
叶瑜荪好友的母亲丰桂正是丰子恺的堂侄女。她告诉叶瑜荪,丰子恺的家训是:正直为人,认真做事,宽厚待人。他一直教育子女先学做人,才能谈学问和艺术。为人要正直,不能弄虚作假。
丰子恺的故居缘缘堂兴建时,监工为了不浪费地,把东墙建成歪墙。丰子恺发现后坚决反对,因为他相信住在正直的房子里,才能涵养孩子正直的品性。丰子恺还教育孩子要认真做事,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因为“人来到这个世界不仅仅是为了吃饭”。他的待人宽厚体现在方方面面,对家里的保姆也非常和善。
从丰桂老师那里,叶瑜荪经常能听到一些丰子恺鲜为人知的故事,也是从那时起,学习丰子恺的愿望,像一颗种子在叶瑜荪的心中破土发芽。
叶瑜荪搜集有关丰子恺的资料,整理丰子恺的故事,走访丰家后人,去丰子恺故居缘缘堂旧址探访。在那里,叶瑜荪隔着时空和丰子恺对话,把自己对他的崇敬之情尽情倾诉。
18岁时,叶瑜荪下乡插队,后来经人介绍,认识了在学校当老师的秋明玉。同为桐乡人又都喜欢手工艺术,让他们越走越近。1979年初,两人结婚,同年末,儿子叶炬出生了。
在竹刻技艺中追寻丰先生的艺术精神
叶瑜荪夫妻俩感情和睦,凡事有商有量,儿子叶炬出生后,他们更是以身作则,无论做人做事,都给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