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女“猪倌”张凌云
作者 阿春
发表于 2023年6月
本文主人公

“猪倌”张凌云光荣当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

今天,张凌云用自己亲历的乡村振兴故事,让人们看到一个新时代农民的奋斗。

默默践行“4年之约”

2007年,张凌云考上西京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这一年,村子里有13个孩子考大学,只有3人考上本科,而她,是唯一的女娃。

85后的张凌云出生在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槐北村,家里有3个孩子,她是老大。她的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除了粮食,槐北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养猪,张家也不例外。张凌云从小就知道父母养猪又脏又累,所以,初中一毕业,她就想去读技校,好早点挣钱,帮着父亲养家。

可张凌云的父母却不同意,他们希望儿女们都能读书、考上大学、留在城里,做“城里人”。

感念父母的辛苦,张凌云格外珍惜在西京学院的4年大学时光,她刻苦学习,不愿浪费一丝光阴,教室、图书馆、自习室,留下了她勤奋又忙碌的身影。

可是,就在张凌云读大二的那年夏天,槐北村突然遭受猪瘟,很多村民家都遭了灾,张凌云家也未能幸免。暑假回家的张凌云,亲眼看见了800头小猪全部被捕杀的惨状。这一场“猪瘟”,让张家损失了十多万元,这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灭顶之灾”,家里的日子一下子就拮据起来,甚至连姐弟三人的学费都犯了难。

开学前一天,即将返校的张凌云正和母亲在厨房里做饭。透过窗户,张凌云看见父亲远远地从养猪场回来,他眉头紧锁,满脸愁云。可父亲掀开门帘进门见到她们母女时,紧锁的眉头立刻展开了,还努力“挤”出一个微笑。

就是这个太不自然的“微笑”,深深地刻进了张凌云心里。从那时起,她便下定决心,大学毕业后,必须先帮家里把日子过起来,协助父亲撑起这个家,供弟弟妹妹完成学业,再考虑自己的前程。

于是,2011年,张凌云大学毕业时,就自己给自己定了个“4年之约”——先回家,用4年时间养猪,挣钱!

然而,张凌云的决定,遭到了父母的強烈反对,“一家人好不容易供你读完大学,咋的要回村养猪!弟弟妹妹读书的事有爹娘呢,你安心在省城找份好工作。”村里人知道张凌云的想法后,都不敢相信,议论纷纷:“这娃咋想的,4年大学白念了,父母白供了。”还有人说:“这女娃娃回家养猪,以后可咋寻对象呀……”张凌云的父亲更是一个月没有同她说话。

整个村子,没有一个人理解支持她,包括她的弟弟妹妹也不能接受她的决定。其实,从大学生变成“猪倌”,张凌云心里也很难过,一开始甚至还自卑,整整两年不敢跟大学同学联系,连去养猪场都只敢走小路,生怕碰到熟人。无人倾诉的张凌云,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养猪大业”上,她要为心中订下的“4年之约”,奋斗出个样子来。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随着国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监控管理,对家畜饲养要求做到有档可查——一头一档案。养猪户需要完成线上养殖信息备案,可是,当时村里的养猪户还没有几家能“玩”得转电脑,正犯难时,有人想起,说:“张家娃上过大学,也许她会。

本文刊登于《恋爱婚姻家庭》2023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