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轻撒一把薄沙,手指曼妙间,大雪纷纷,干枯松树,屋后挺立,俏皮雪人头上又增加不少雪精灵;指尖轻舞,画面中一老虎踏着灵动音乐,脚踩皑皑白雪缓缓走来;滑冰的小孩,房前的一家三口,踏雪归来的亲人,浓浓中国风的沙画里藏着别样的浪漫……
2022年12月7日,何素丹发布最新一期沙画作品,把“大雪”这一节气特点与美感充分呈现出来,迸发出别样化学反应,在网络热传,引发众多网友共鸣。
不久前,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汪文斌及我国多位驻外大使相继转发何素丹的沙画作品,向国外友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被誉为“沙画仙子”的何素丹是我国沙画引领者之一,她是如何把沙子玩到如此极致的?
触电般感觉,她决定与沙子再续前缘
何素丹出生时,父母给她取了“素丹”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寓意“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
小时候,何素丹整天泡在河滩上玩沙子、挖沙坑、堆沙堡、树沙人、扔沙袋,母亲很生气,甚至假装要打她,但这也不能减少何素丹玩沙子的兴趣。
何素丹的爷爷是远近闻名的书画家,逢年过节,家中挤满前来求画的乡邻,爷爷就在院中摆起小桌作画,和乡亲们叙话家常。每当这时,何素丹便萌生要和爷爷学画的念头。而她的父亲是教绘画的美术老师,何素丹稍大一点,便跟着父亲开始了她的“艺术人生”。按亲朋好友的话说,何素丹作画那是有童子功的。
2003年,何素丹以扎实的基本功与少有的天赋,被武汉理工大学动画专业录取。那一年,15岁的她只身来到武汉求学。
何素丹喜欢去长江边写生“打卡”。她是同学里年龄最小的,早上带几个小笼包出门,在长江边一待就是一整天。写生间隙,她抚弄脚底细沙,手指舞弄间,变换出许多图案,乐此不疲。
大二时,老师让何素丹用不同材质做动画。何素丹想起小时候玩沙子的经历,发现沙子具备一定流动性,可以用来做动画。
一天,何素丹偶然看到匈牙利艺术家弗兰克·库科用沙子创作的《创世纪》,细软沙子在手指间,随心所欲变出各种画面。那一刻,她感到震撼:“太神奇了,就像触电一样!”
触电般感觉,让何素丹穿越到在湘江边玩沙子的快乐时光。她的内心与儿时那种欣喜、快乐的记忆碰撞出火花,她决定与沙子再续前缘……
毕业后,凭借何素丹的学历和经验,她可以选择一家高校任动画课的老师,可她却执意钻研沙画艺术。
那时,沙画刚刚传入中国,没有太多经验可供借鉴,父亲对这种绘画艺术抱迟疑态度,担心没有发展空间。可何素丹义无反顾,她觉得玩沙子很快乐,相信这个行业充满机遇。
一开始,没人指引,何素丹就反复观看几部国外艺术家的作品视频,练习撒沙、漏沙、勾沙等动作。手指发麻,被沙子磨破皮,她也没有停止练习,以至于撒、抹、拉、点等动作成为她的条件反射。
反复磨砺,要用沙粒记录新时代变化
2007年,何素丹想以沙画为课题,考北京电影学院的研究生。没想到课题临时被取消,她正感到沮丧时,看到海南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便乘坐飞机直奔海南。
去海南那天,正好是何素丹生日,她觉得自己和这座城市很有缘分。研究生期间,何素丹担任《海风》杂志社视觉总监,在琼台师范学院任教两年动画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