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访人:郑建生
简介:物奇微电子创始人,原高通全球高级副总裁,30年国际芯片大厂工作经验。
电脑报:郑总您好,可以分享一下在短距通信芯片领域中国企业的现状吗?物奇目前业务布局和未来3 年的规划又是如何呢?
郑建生:目前短距通信芯片在国内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各种新型应用场景激增使得整个市场的需求大于供应,所以国内近些年也涌现了不少和我们物奇一样的短距通信芯片公司,虽然整体来看仍在起步追赶,但国内和全球市场的前景还是十分广阔的。
目前我们物奇有三条产品线,第一条是电力线载波通信,目前主要用于自动抄表和配网系统的自动采集和智能管理。例如,每个小区都有变压器,变压器上又有一个集中器,通过变压器出来的供电线路会进入每家每户,所以每家每户都有一个电表,这个电表就通过电力线载波和集中器进行通信,因为每个小区几乎都有数百甚至上千户家庭,这就形成了一个电力线载波网,而集中器就可以通过有线以太网,或4G/5G 蜂窝网络连接到运营商或国家电网。这条产品线是我们自2016 年成立以来的第一条产品线,每年出货量都在稳步提升,现阶段的出货量每年都在1000 万颗以上,未来也会持续演进,除了单模的PLC,也会推出有线+ 无线的双模,更会加大海外市场的进军力度。
第二条短距通信产品线是蓝牙芯片,我们主要是面向TWS 真无线耳机,它的声音源可以是手机、电脑,未来可能还可以是电视、机顶盒等。事实上蓝牙耳机芯片不只是通信功能,它也是一套SoC,整个终端系统都囊括其中,除了蓝牙通信处理,它也有音频处理芯片,可以实现本地主动降噪和上行通话降噪,可以让聆听更清晰,在算法端我们也升级采用了人工智能算法;甚至连用户端的App 界面、耳机机身的触控功能也都能自行设计,除此之外还可以实现空间音频等音效。这条产品线我们每年的出货量也已经超过1000 万颗,目前的品牌客户首先是安克创新,这个品牌主要在亚马逊销售,面向美国、欧洲、日本、东南亚等区域,去年就开始搭载物奇蓝牙芯片,然后就是哈曼旗下的JBL,它们的多款头戴式和真无线耳机也采用了物奇蓝牙芯片,单单JBL 这个品牌我们每年的出货量就有数百万颗。

再者就是OPPO,目前它也有一款TWS 耳机采用了我们的蓝牙芯片。此外还有好几个大家都应该听说过的品牌正在洽谈合作中,相信再等几个月大家就能收到我们的好消息了。而且我们的整体定位是走中高端市场,不是去低端杀价,每一项参数性能都以世界一流为标准,同时通过在中高端市场以高性能、低价格的优势去获得客户认可。还是以安克创新为例,在TWS 耳机同样搭配55mAh 电池的情况下,我们提供的蓝牙芯片可以连续播放音乐11 小时,而它们采用其他蓝牙芯片的前一代产品就只有7 个小时,所以我们的蓝牙芯片功耗应该是目前全世界最低的。而未来的规划上,现在的蓝牙5.3、5.4 版本我们还是稳扎稳打,未来带宽更高的蓝牙6.0 标准到来后,我们也会第一时间跟进,推出高清无损音质的蓝牙耳机芯片。
第三条非常重要的产品线是Wi-Fi 芯片,这条产品线我们耕耘了好几年,储备了一些知识产权资源,我们的第一款Wi-Fi 4 芯片已经被TP-LINK 所采用,目前的研发团队重点放在了Wi-Fi 6 芯片上,今年已经推出了国内第一款1×1 双频并发Wi-Fi 6 芯片,产品定位是数传通信,依然是以对性能有要求,技术有壁垒的中高端为主。
电脑报:硬件开发对人才的需求量很大,物奇的成员配置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吗?目前国家、园区的人才政策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郑建生:半导体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非常大,过去几年人才市场竞争激烈,整个行业优秀的人才相对缺失,但我们物奇的优势在于初创团队就是全建制团队,2016 年创业的时候就有几十个经验丰富的芯片老兵一起,起点比较高,基础也比较好,在射频基带、通信算法、协议栈以及SoC 设计、软件框架等领域都有成熟团队把守,所以即便是创业之初,产品也几乎都能一次成功。目前整个公司有400 多人,以硕士博士学历为主,研发团队分布在上海、深圳、重庆、长沙等各个地区。
重庆渝北区政府、仙桃数据谷园区的人才政策也是吸引我们落地重庆的原因之一,事实上我们在全国各个地区的科技园区都享受了诸多便利政策,比如人才快速落户、购房指标、退税政策等等,而且重庆的国有母基金也通过下属基金给予了早期数千万元人民币的资金支持,十分感谢政府和仙桃数据谷园区。
电脑报:我们看到Wi-Fi 芯片是物奇目前的宣传重点,那现在国内Wi-Fi6 芯片的研发进展如何?市场需求点主要在哪?为什么在这个领域也要强调国产替代?物奇目前主攻的Wi-Fi6 芯片自研程度如何?在功能、性能等方面和境外一线国际大厂有技术差距吗?
郑建生:物联网是国内Wi-Fi 芯片的一个重要的发起点,像家电行业此前都在使用Wi-Fi 4 芯片,而现在有很多公司都演进到了采用Wi-Fi 6 芯片,但它因为对数据吞吐量没有太高需求,所以通信速率依然是比较慢的,只是控制逻辑进化到了Wi-Fi 6 的规范上。而我们现在做的不是这一类Wi-Fi 6 芯片,我们做的是数传芯片,也就是高速数据传输芯片,比如现在中国移动正在推行千兆宽带,很多人都在用手机、平板给电视投屏,现在是全高清、2K、4K,以后可能有8K 分辨率的需求,对数据吞吐量需求可以说是“永无止境”,再往后AR/VR如若普及,對短距通信的传输效率要求只会越来越高,所以做高性能芯片才是我们的初衷。
现在国内运营商采购依然是以国际品牌为主,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的招标公告上看出来,这也是为什么国产替代被提上日程的原因。我们物奇接下来会在下半年推出一款2×2 的Wi-Fi 6 芯片,相对来说应用场景又会广阔很多,因为现在主流的电脑、机顶盒、电视、手机用的也都是这个规格,而且很快路由器也会升级到AX3000 的规格,也就是2.4GHz 和5GHz 2×2 的Wi-Fi 6 通路双频并发,所以这个市场的进化速度确實很快,目前我们的产品也可以做到自主可控。性能方面我们可以比肩国际一流大厂,甚至在某些指标上,比如低功耗方面做得比这些品牌更好。
电脑报:此前物奇获得了中国移动主控产业基金中移股权基金的融资,有了移动的加持,物奇未来在产品和战略上会带来哪些不同? 中移动大生态中本身有中移物联这样的企业,同样涉及芯片研发领域,物奇如何看待同其关系呢?
郑建生:在中国移动目前招标的产品里,对Wi-Fi 6 芯片的需求很大,比如机顶盒、路由器等等,我们目前要做的就是跟头部客户保持紧密的沟通,在产品开发方面满足客户的需求,希望能够快速推出产品,实现更广覆盖的国产替代。
至于中移物联,因为它是运营商体系下的,所以主要聚焦的还是4G/5G 蜂窝通信,跟我们的短距通信在很多场景下属于互补关系,比如5G 的终端客户设备,也就是5G 信号的中继设备,因为它在中继5G 信号后发出的是Wi-Fi 信号,这时候上行就是5G 通信,而下行就变成了Wi-Fi 通信,存在协同工作的机会,所以还是有场景可以实现共存。
电脑报:现在很多人已经开始关注Wi-Fi 7,物奇有没有什么新的技术点可以跟我们分享呢?
郑建生:Wi-Fi 7 是我们未来工作的重点,现阶段我们正在预研过程中,它的主要变化就是它的调制从1024-QAM 提升到了4096-QAM, 带宽也从160MHz 提升到了320MHz,对很多关键指标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底噪、ADC 速率、EVM 等,所以我们一方面是在产品上做规划,另一方面也朝着这些技术需求做预研。
电脑报:现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势头凶猛,物奇在车联网领域有没有规划推出底层产品?
郑建生:车联网市场我们一直在关注,比如MCU芯片,但目前还没有做投产的规划,不过我们已经有一款人工智能语音交互芯片标配到了吉利品牌汽车上,这应该也是中国首颗车规级人工智能语音交互芯片,出货量大概已经到了几十万颗的规模。后续我们也会继续关注这个赛道,其实从我们的技术积累来说,不管是蓝牙、Wi-Fi,还是智能音频、图像处理,在汽车领域都是有广阔应用场景的。
电脑报:既然说到了人工智能,物奇在这个领域似乎还比较低调,官网也查不到太多的信息,可以分享一下具体的行业布局吗?
郑建生:好的,其实除了吉利汽车使用的人工智能语音交互芯片之外,我们还有一款3D 结构光人脸识别芯片,在这个小的细分市场,我们物奇现在是国内的业界龙头,市场占有率超过了50%。这款芯片除了可以接入3D 结构光模组,也可以接入ToF 模组或双目模组,现在主要用在智能门锁上,用户只需要在门前一站就能安全快速地识别人脸,接下来我们在这个产品线也会持续演进。至于刚刚说到的ChatGPT,这类大模型需要大量的数据来进行训练,而数据的采集还是得依赖终端,所以我们的视觉识别和音频识别芯片就可以做到数据采集的功能,为大模型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