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国产找到新契机
半导体设备进口纷争再起
半导体领域的竞争充斥着各种硝烟,继美国后,日本也宣布扩大半导体设备出口限制,对于我国正在高速成长的半导体生态而言,危与机之间又有怎样的变化?
5月23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公布外汇法令修正案,将先进芯片制造设备等23 个品类追加列入出口管理的管制对象,上述修正案在经过2 个月的公告期后,将在7 月23 日施行。
据悉,该计划涉及清洗、成膜、热处理、曝光、蚀刻、检查等23 个种类,包括极紫外(EUV)相关产品的制造设备和三维堆叠存储元件的蚀刻设备等。就计算用逻辑半导体的性能而言,它是制造电路线宽10 至14 纳米或更小的尖端产品的必备设备。本次新增的23 项设备需要单独办理许可证,不包括42 个友好国家和地区,但对中国大陆等出口难度较大。该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针对中国意图明显。日本经济产业大臣西村康稔声称,这一举措“不同于美国去年10 月采取的措施”,日本的新举措不针对特定国家,只是“强化确认相关设备出口后是否会被转用于军事用途的举措”。
但事实上,从美国到日本,半导体产业新一轮的竞争已经开始。
抱团的日美半导体产业链
美国于去年10 月对向中国出口的芯片制造工具实施全面限制,然而,美国需要此类设备的其他主要供应国家日本和荷兰加入,才能使这些限制生效。
美国拥有三大芯片设备制造商,包括应用材料、科磊和泛林集团,与日本的东京电子和荷兰ASML一起,在全球半导体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如果不能获得这些公司最好的芯片设备,就不可能建立能够制造最先进芯片的工厂。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电脑报》2023年2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