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刻胶,终成最耀眼的星?
近期,光刻胶又火了。
随着日本对23 种半导体设备/ 材料的出口管制,半导体国产替代提速的呼声再起,反应到资本市场则是游资热捧光刻胶概念股。毕竟,光刻胶被誉为电子化学品“皇冠上的明珠”,是替代空间最大的存在。
不想被“卡脖子”
光刻胶,是一种重要的电子化学品。
按应用领域可以分为半导体光刻胶、PCB 光刻胶、LCD 光刻胶等,其中PCB光刻胶早已不在话下,难的是半导体光刻胶。
据公开资料显示,光刻胶是仅次于大硅片、电子气体之后的第三大芯片制造材料,在成本中的比重为12%,可分为紫外宽谱(300~450nm)、G 线(436nm)、I 线(365nm)、KrF(248nm)、ArF(193nm)、EUV(13.5nm)等一系列技术平台。目前,这个市场主要由JSR、东京应化、杜邦、信越化学、住友与富士胶片六大公司把持,尤其是在半导体光刻胶领域,垄断的势态肉眼可见。
与之对应的是,G/I 线国产化率为10%, 高端的KrF、ArF 国产化率不足5%,这意味着光刻胶供应链存在不稳定的隐患,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就面临缺货的风险。
那么,国产替代自然就迫在眉睫了。不过,这并非易事。
一名业内人士公开表示:“光刻胶客户壁垒极高,多数用户不愿意导入新供应商,因为过程很繁琐,耗时又长。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电脑报》2023年2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