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物之山的绚丽景观
作者 二冬
发表于 2023年6月
阿尔泰山的风景缤纷绚烂。左页图和右页上图皆为阿尔泰山的自然风光,让人心旷神怡;右页小图为可可托海著名的三号矿脉,圈层结构蔚为壮观。

阿尔泰山横跨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四国,山脉全长约2000多公里。我国境内的阿尔泰山地处新疆北部,属于整体山脉的中段南坡,自西北向东南绵延500余公里,是我国“三山夹两盆”中最北的山脉。

地质、地貌、水文、气象、植被等各种自然要素在阿尔泰山巧妙组合,形成了雪峰冰川、沼泽湿地、高山湖泊、河湾心滩、森林草原、荒漠、花岗岩地貌等丰富多样的自然美景。

阿尔泰山被誉为世界少有的“地质矿产博物馆”“稀有金属博物馆”;它是中国最北端的现代冰川分布中心,也是中国最低的雪线;它怀抱碧蓝的喀纳斯湖和奶白色的白湖,坐拥新疆重要的林区,一年四季风景优美,秋天更是美成童话……它还是人类一万多年前的滑雪起源地。

矿藏丰富的“宝物之山”可可托海三号矿脉的故事

在人们眼中,阿尔泰山是“宝藏”一样的存在,甚至还有“阿尔泰山72道沟,沟沟有黄金”的说法。在蒙语中,阿尔泰山意为“金山”,指这座山脉盛产黄金。

根据考证,从汉朝开始,就有人在阿尔泰山开凿金矿;到清朝时,来这里淘金的人曾多达5万人。实际上,这里除了黄金,还有更多比金子更宝贵的矿藏,如铍、钽、锂、铌、铋、铷、铯、锗、镧、铱等一共86种矿产,要知道,全世界已知的矿种也才140种。而且,在这些金属矿中,大部分稀有金属储量排在世界前列。

距离新疆富蕴县城东北直线距离32公里,公路里程51公里的地方,隐匿着与共和国命运息息相关的神秘矿脉——可可托海矿区。“可可托海”在蒙语意为“蓝色的河湾”,哈萨克语意为“绿色丛林”。

可可托海的矿藏非常丰富,素以“地质矿产博物馆”享誉海内外,是中外地质学者心中的圣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三号矿脉。

三号矿脉,也称三号矿坑或三号坑,坑长250米,宽240米,深陷地下143米,状如古罗马斗兽场,是世界上最大的矿坑之一。这里埋藏着铍、铌、铯等70种稀有金属,其中铍资源量居全国首位,铯、锂、钽资源量分别居全国第五、六、九位。其矿种之多,品位之高,储量之丰富,层次之分明,开采规模之大,为国内独有、世界罕见,与世界最著名的加拿大贝尔尼克湖矿齐名,被誉为世界“稀有金属天然博物馆”。

阿尔泰山的三号矿脉何以埋藏如此多的宝物?

因为,在阿尔泰山脉中段的岩浆入侵作用下,可可托海地区形成了独特的洋葱状圈层结构,这种结构内部的岩浆需要数千万年时间才能冷却。在长达数千万年的高温作用下,无数珍奇宝石和稀有矿藏便得以形成。

三号矿脉开采出的稀有金属,在上世纪的60年代,为我国偿还了巨额债务。此外,这一矿脉还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爆炸提供了必需的稀有金属,为新中国第一颗核弹的成功爆炸、航空航天事业以及相关尖端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资金后盾,被称为共和国的“英雄矿”“功勋矿”“脊梁矿”。

上世纪50年代,中国制造原子弹、氢弹等的核试验,需要用到锂、铍、钽、铌、铯等稀有金属,这些稀有金属主要来自可可托海的三号矿脉。其中,锂能够生产出重氢氘以及超重氢氚,还能制造氢化锂、氘化锂、氚化锂。1967年6月l7日,我国成功试爆的第一颗氢弹,引爆氢弹的“炸药”就是氢化锂和氘化锂。在成功爆炸核弹之后,国防科工委向矿区专发了一份贺电和感谢信,这封信被人们永久收藏。

左页小图一为乌伦古河,小图二为额尔齐斯河,它们都由阿尔泰山的冰川融水孕育而成;右页图,喀纳斯河上的神仙湾雾气缭绕,尽显神秘。

本文刊登于《环球人文地理》2023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