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海经·南山经》中记载:“又东四百里曰洵山。其如多金,其阴多玉,有兽焉,其状如羊而无口,不可杀也,其名曰?(huán)。”古人将这种长相似羊,没有嘴巴的生物称为“羊患”。现代科学家对此做了回应,“羊患”其实是真实存在的,虽然与《山海经》所描述的有一定差异,但这种生物确实没有“嘴巴”,取而代之的是“大象鼻子”,生物学家将其称为“高鼻羚羊”。
不伦不类的“大象鼻”争夺配偶权的制胜法宝
高鼻羚羊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又名高鼻羚、塞加羚羊(塞加羚)或大鼻羚羊(大鼻羚),自冰河时代以来一直在地球上存在,比猛犸象和剑齿虎更古老。虽名称中有“羊”,但高鼻羚羊却属于牛科,是“牛科高鼻羚羊属”的唯一物种,也是藏羚羊的近亲。从化石证据来看,高鼻羚羊应该在第四纪冰川期的时候,就广泛生活在欧亚大陆北部和阿拉斯加地区,其中超过200万头徜徉在欧亚大陆和北美洲北部。我国正是高鼻羚羊的原产国之一,20 世纪50至60 年代,高鼻羚羊曾经主要分布在新疆北塔山和准噶尔盆地等地区,向东至内蒙古西部的中蒙边境附近及甘肃马鬃山。
高鼻羚羊曾有五个亚种,其中三种已经灭亡,现存赛加羚羊蒙古亚种和赛加羚羊指名亚种两个亚种,目前主要栖息地仅限于中亚的干旱草原和半沙漠地区。高鼻羚羊是一种迁徙性动物,因此每年春夏两季,散落在广袤草原上的羚羊们就会聚集到一起,如海浪般划过这片自冰河时代就已存在的栖息之地。秋季,它们南迁到较暖的山谷草原,次年5月左右再迁回夏季栖息地,冬季则向南移到向阳的温暖山坡地带。
高鼻羚羊最大的特征莫过于有一只象鼻,鼻部隆大而膨起,向下弯,鼻孔长在最尖端,正面看起来就像没有嘴巴一样,正应了《山海经》中的“其状如羊而无嘴”,“高鼻羚羊”也是因此得名。高大的象鼻使它看起来就是一只四不像,但这恰恰是它们适应高原寒冷环境的制胜法宝。高鼻羚羊的鼻骨高度发育并卷曲,内布满毛、腺体和黏液管,两个鼻孔中均有一个特殊的具有黏膜的囊,夏季可以用来过滤灰尘颗粒,冬季可以加热并湿润吸入的空气,其灵敏的嗅觉也与此有关。除此之外,灵巧的大鼻子还能发出吼叫声,以展示威风,吸引雌性的注意,族群之间的沟通有时也依靠鼻子,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它们还可以依靠嗅觉来观测天气的变化。
虽鼻子很大,但高鼻羚羊体型只算中等,体长一米左右,背部多为黄褐色,臀部、尾、腹部呈白色,夏季毛短而平滑,冬季毛色淡、浓密且长。它的尾巴较短,奔跑速度非常快,在遭受外界刺激或者惊吓后,能够非常迅速地逃离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