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腾讯各业务增长率

1 游戏收入包括:本土+国际
2 社交网络收入包括:微信视频号直播服务、视频付费会员、音乐付费会员、音乐和游戏直播服务,以及2020年4月合并虎牙后产生的收入。
3 网络广告收入包括:腾讯视频、腾讯新闻等媒体广告、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体广告等。
4 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收入包括:微信支付、理财服务和腾讯云服务。
数据来源:腾讯财报
没有投资者会不喜欢一个每年净赚1000亿元以上的公司,尤其当它还能连续四五年都保持这一业绩水平。然而,这样的公司也可能面临危机,腾讯就是代表之一。
2022年12月15日的腾讯员工大会上,马化腾没有点名地向腾讯高管们“喊话”:“你活都活不下去了,周末还休闲地打球。”—这位腾讯的创始人在暗示公司一些业务的糟糕程度。稍后公布的2022年度财务报告则显示,腾讯整体业绩在这一年下跌了1%,为年份上市以来的首次下滑。其中,除了金融科技(包括云计算)增长了3%、社交网络的增值服务收入微涨了0.3%,其他业务线都在下跌:曾经颇为倚重的游戏业务下跌2%,基于社交网络的广告收入则下跌7%。
今年5月18日公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看起来挽回了一点局面,期内,公司收入总体同比增长了11%。
腾讯的核心业务在过去7年中已发生了结构性转变。2016年,它接近一半的营收(47%)来自于游戏,另外接近一半(42%)的营收来自于社交(包括社交产品中直接产生的增值服务,比如QQ秀、音乐会员等,也包括在这些社交平台产生的广告收入);自2019年起,来自金融科技和企业服务(主要是云计算)的收入开始成为腾讯的第三大支柱,当年贡献27%的营收,游戏和社交则分别贡献30%和41%;此消彼长,到了2022年,三大板块对业绩的贡献水平就基本相当了,各占1/3左右。
然而,就在财务结构不再过度依赖任何单一业务、看起来越来越健康的过程中,腾讯的多个业务线却隐含危机。
数字广告:字节跳动崛起,腾讯衰落
中国三大互联网公司的营收对比

数据来源:各公司财报、根据公开报道整理
早在2019年上半年,腾讯的广告收入就被字节跳动超过了。根据市场顾问公司R3的数据,2019年上半年,字节跳动的广告收入达到500亿元,占中国数字广告支出总额的23%,这一比例超过百度和腾讯,字节跳动由此成为中国第二大数字广告平台。阿里巴巴凭借721亿元的广告收入,以33%的市场占比仍然把守着第一的位置,而腾讯的298亿元广告收入几乎只有字节跳动的一半,在中国数字广告的市场份额也剩下不到13%—仅仅一年之前,腾讯的广告收入还领先于字节跳动。2018年,腾讯仅广告收入就有581亿元,字节跳动的总收入则不到500亿元。
字节跳动能改变市场游戏规则,凭借的一个是2012年推出的今日头条,另一个是2016年推出的抖音。其中,今日头条重新定义了新闻客户端,把新闻重要性的筛选权力从编辑手中转移到了用户手中;抖音则重新定义了视频,创造出三五分钟的短视频品类。此外,和今日头条一样,抖音也强调个性化推荐,追求用户的停留时长。而腾讯于2015年推出的天天快报、2018年复活的腾讯微视(2013年推出,2017年曾因用户数量无法突破而关闭),虽然产品类型与字节跳动的相似,但都未能帮助其改变局面。
2019年上半年数字广告市场的地位切换后,腾讯的广告收入再也没有爬上去。其广告年收入增长率从2018年的44%高点一路下滑,2019年仅增长18%,2021年增长率进一步降低到8%,到了2022年,甚至跌了7%。作为对照,凭借广告收入,字节跳动的总营收几乎以每年翻倍的速度飞涨。2020年,即广告收入超过百度和腾讯的第二年,字节跳动的广告收入已达到了1750亿元,是同年腾讯广告收入(823亿元)的两倍。2022年,二者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字节跳动不仅在广告收入(2328亿元)上几乎达到腾讯广告收入(827亿元)的3倍,而且在总营收(5502.64亿元)上也差不多与腾讯(5546亿元)持平—按照两家公司眼下的成长速度,腾讯的总营收被字节跳动超过,大概率将是今年之内就會发生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