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城市
发表于 2023年6月

我们的城市回来了,那些个喧闹、热烈、可爱的城市。让我们重新和它们打一声招呼,并且希望,过去3年没有打断太多。

关于“打断”的顾虑是不可回避的。在这一切开始前,中国城市已处在向上生长的惯性中,城市之间开始通过寻找差异化路径来谋求各自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也在舒适自在的状态中享受城市,共同获得滋养。虽然其中有起落,也有波折,但整个进程所带来的力量,让我们满怀期冀。

好在,城市的韧性比我们所想的要强得多。当人们重新自由流动,享受生活,城市的迷人之处便再次绽现。

因此,在“新一线城市”概念提出十周年之际,我们仍能将其当作一个连贯的故事,从头回望。

“未来几年,中国若干个‘二线’城市的多个指标将达到目前一线城市的水准。大公司正寻找并促成这些城市的升级。我们把这些城市命名为‘新一线’。”2013年8月5日,我们将这段话写在当期《第一财经周刊》的封面,首次提出了“新一线城市”的概念。

这10年时间里,我们在很多城市观察了很多人,与他们见面、聊天、采访,也计算了大量数据指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见证了中国城市高潮迭起的成长与更新。

起初的动力来自于帮助公司和公司人发现那些之前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城市,让他们能够对自己的未来作出更科学的决策。因此,我们将新一线城市的寻找与挖掘放在城市工商业的繁荣程度上,尤其将重点落到了跨国公司、民营企业等城市商业主体如何在经营和扩张中国业务的同时,促成中国城市升級的动态进程上。

向前倒推10年,正在着手“下沉”的,是星巴克、优衣库这样的品牌,而它们下沉的目的地如今已经成为区域业务的支柱城市。

在2013年拥有207家全国门店的优衣库,彼时正在探索的是苏州、西安、昆明这样的城市,通过当地开出的第一家店的业绩是否超预期,它试图判断城市真实的消费能力。现在,优衣库的门店规模接近10年前的5倍,进驻国内城市的数量达到了190个。

星巴克在2010年的全国门店数量是4 0 0 余家,其中70%以上都在北上广深。当它提出到2015年在中国75个城市开设超过1500家门店的计划—后来这一目标更新至2 0 21年达50 0 0家—时,很多人都震惊于这个美国品牌对中国咖啡市场的乐观。而现在,它的中国门店数量已按计划超过了6000家。与此同时,原本由其独占的市场上还出现了本土竞争对手瑞幸咖啡,后者将中国市场单品牌连锁咖啡门店总规模的想象空间抬到了1万家。

当时来自全球各地的跨国公司对一线城市以外的中国市场整体还是陌生的。

本文刊登于《第一财经杂志》2023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