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之都”的竞争,常州暂时领先
作者 江睿杰
发表于 2023年6月
常州主城区鸟瞰。

在苏南经济最活跃的“苏锡常”都市圈中,论工业产值规模,常州一直落后于苏州和无锡,在城市创新型发展方面的声量也长期是3个城市中最弱的。常州是典型的“工业立市”,直至最近几年对外喊出要做全国“新能源之都”,才进入热门城市的讨论名单。

顺着新能源这个热闹的主题,常州作为一个城市经济体的对外形象,正日渐清晰起来。但是,深圳、武汉、西安、合肥……将自己与新能源产业这个风口紧紧绑定的城市远不止常州。作为一个尚未踏入“新一线”城市名录的二线城市,常州与它们竞争“新能源之都”的称号,靠的是哪些筹码?

2022年,全国的动力电池产量中,有20%直接来自常州;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常州新能源汽车产量达34万辆,位居全国第六位,预计今年全市新能源汽车的产量有望超过70万辆。同时常州的新能源汽车和汽车动力电池产销量都占到江苏全省的一半,相当于苏州、无锡、南京等城市之和。这些数字,让常州在这场“新能源之都”的竞争中,意外地保持了暂时领先。但事实上,从纺织重镇转型成为新能源重镇,常州的成功又有一定的必然性。

“长期来看,长三角各城市的产业空间布局会不断优化,规模化生产制造环节将不断向区域中部优势产业集群城市靠拢。对于成熟企业的生产制造环节来说,一线城市土地、人力和能源成本都太高了。”经常参与常州本地项目的世邦魏理仕战略顾问部中国区董事谢义伟根据长期观察指出。

溧阳速度

从高铁溧阳站出发,往西北方向驱车20分钟,道路两侧会突然出现几十栋高层住宅。这片在近3年刚刚出现的楼群,是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企业宁德时代为员工建的宿舍和福利房。

在常州下辖的五区一市中,西南的溧阳市位置最偏,但宁德时代在此建立的两座工厂贡献了2万个就业岗位,产值合计接近800亿元,占常州动力电池规上产值近一半。

溧阳的新能源故事,关键词是“主动争取”。

常州新能源产业代表企业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年报、采访信息*宁德时代常州基地包括宁德全资控股的江苏时代和宁德控股51%的子公司时代上汽,两家企业是同一套领导班子。

早在2 01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年销量还不满1万台的时候,溧阳就引进了当时全球领先的波士顿电池公司来当地建厂,项目总投资3亿美元,是常州当时引进的单体投资最大的制造业项目。

虽然波士顿公司后来逐步被市场边缘化,但溧阳对引进动力电池企业到当地投资建厂的态度一直非常积极。2012年3月,中关村在北京市外设立的第一个技术产业园区也选址在溧阳,新能源产业被定立为该园区的核心高科技产业。

2016年,宁德时代建成的两个工厂分别位于福建总部和青海,正在筹划建设旗下的第三个工厂,而溧阳在候选名单上本来并不靠前。福建靠海,对外运输便利;青海则有丰富的盐湖资源,获取电池原材料比较容易。但这一次,宁德时代在选址上更关注地方政策支持、营商氛围等软环境的评估。

最终宁德与溧阳签下了一期百亿元的投资大单。

“当时溧阳市下了大决心,要把我们引进来,给的条件都很好,而且溧阳当地也有电池产业的基础。”宁德溧阳工厂公共关系负责人王敏刚对《第一财经》杂志回顾道。

2022年常州新能源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结构分析

數据来源:江苏省财政厅、常州市统计局网站*常州市统计公报仅提及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新能源集群规上产值合计超4000亿元,系新口径,未披露同比增速。

王敏刚是2017年从福建宁德总部调到溧阳项目的“先遣队”成员。当时宁德时代为第三家工厂成立的全资子公司“江苏时代”总共才十几个人,一期项目的厂房还没建完。也就是在这一年,上汽董事长陈虹也被吸引到溧阳,迅速敲定与宁德合资在溧阳建厂。由宁德、上汽分别控股的时代上汽、上汽时代两家工厂,都于当年开工。

3座动力电池工厂几乎同期在溧阳动工,初步显现出产业集群效应。但此后宁德在溧阳的规模不断壮大,还是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溧阳这个厂最后到底能做到什么样,一开始我们也不敢说特别有信心,更想不到这个厂现在的规模能扩大到当初的10倍,这个信心是一点一点慢慢建立起来的。”王敏刚告诉记者。

溧阳动力电池产业的基础、以及迅速完善的产业链配套体系,是宁德时代这样的企业愿意留下并不断扩大产能的关键因素。

本文刊登于《第一财经杂志》2023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