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上爆火的bistro,到底在忙什么?
作者 邢梦妮 董莐莐
发表于 2023年6月

在上海的街头巷角,名为bistro的小酒馆变多了。

这是个法国舶来词,意思是卖酒的平价餐馆,它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这么一幕:一家开在小马路边上的小餐厅,年轻人围坐在桌边,用刀叉品尝西餐,碰杯欢呼“干杯”。

小红书上,bistro有超过27万篇笔记,博主们格外关注“氛围感”,会特意测评就餐时的灯光和环境,细致到陈设装潢、餐品摆盘和音乐风格。

2021年,Tiger在上海开了一家bistro,现在生意逐渐稳定。此前,他在巴黎学厨,留在当地一家bistro工作了一阵。在他看来,巴黎的bistro就像家庭作坊式的“夫妻店”,规模不大,一家人分工干活,来客都是社区居民。因此,在上海,他也选址在居民生活区海防路上,店名叫“AMBAR”,在西班牙语里是“琥珀”的意思,取一个“为客人留下美好记忆”的好期许。

bistro就胜在不那么严肃。住在上海的bistro常客郑超觉得,这地方很适合找朋友侃几句。Tiger也同意,bistro的定位其实介于餐厅和酒吧之间,主厨们就像是bistro的“心脏”和“门面”,他们在经营上亲力亲为,有绝对的话语权,可以卖喜欢的酒,钻研感兴趣的食材。bistro的成本比餐厅低一些,不需要配备齐全的菜单和流程,也不用雇很多人。“轻松”是他选择开bistro的原因。

人称“姐夫”的Jeffery也同意这个观点。他认为,灵活随性是bistro最大的特点,店面不需要很大,菜品没有特定限制,也没有一些西餐厅会有的穿衣指导。即便是部分食客在意的“氛围感”,其实也不那么难,“店内装修最大的考究在我看来其实很简单,只要保持环境干净的原则,一家店可以做出店主个人喜欢的任何风格。复古、太空,可以好看但又不能那么适合拍照。”他说。

这做法跟一些想让店面获得更多关注、欢迎拍照的店铺不同。Jeffery始终认为,留住熟面孔才是开店的生存之道。在他看来,乐于拍照的客人并不是bistro真正的理想顾客。太多为了装修、氛围而来的消费者,甚至可能“赶走”店里的忠实顾客,热潮之后,bistro很难维持原有的经营和老客户结构。

Jeffery在自家bistro主打酒这个概念。他曾经是名侍酒师,喜欢酒和美食,爱钻研室内设计。2012年至2015年,他作为合伙的小股东参与开设了两家bistro,但因为想做自己的店,2019年他卖掉了所有股份,次年接手了一家法国人开的bistro—Bar à Vin。

01 AMBAR的老板Tiger曾在巴黎学厨,在他开的bistro里,他可以钻研喜欢的食材,在经营上亲力亲为。
02 AMBAR的老板Tiger曾在巴黎学厨,在他开的bistro里,他可以钻研喜欢的食材,在经营上亲力亲为。

这家店的室内风格属于法式复古,菜式以法餐和融合西餐为主,酒水品类很丰富,包括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的传统酒类,以及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新酒。在餐饮行业,酒水能带来不错的利润。Bar à Vin的客单价大约在380元左右。而大众点评的数据显示,上海bistro的平均客单价在150元到300元左右。

Jeffery已经积累了一些老客人。Bar à Vin的客源大部分是回头客,从事广告、金融、艺术、时尚等行业。

bistro也有固定的经营“套路”。许多门店会销售48到78元不等的单人午市套餐,包括前菜、配菜、饮品,晚上也会提供单人或双人套餐。Jeffery说,现在很多小bistro没有固定的酒单、菜单,就是为了让客人保持新鲜感。厨师出身的Tiger更强调靠厨艺留住客人—菜可以简单,但一定要好吃,可以让人留下深刻印象。

本文刊登于《第一财经杂志》2023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