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节气
作者 魏霞
发表于 2023年6月

春天,回了趟老家。打开西厢房,祖父曾用过的农具一个个蓬头垢面地挤在时间的一角:生锈的镰刀嵌入了土墙斑驳的肌体,豁了牙的锄头老态龙钟地歪躺在地上,那把曾被祖父粗糙的大手打磨得锃亮的头黯然无光。看见它们,我仿佛看见多年前从农田里干活归来未来得及洗把脸的祖父。

器物是会说话的。即使没有一个人在,它们也在诉说。现在,它们同样无视我的存在,呈现出某种有温度的质感,用我听不懂的特有的语言,倾诉着它们与祖父过往的点点滴滴。我轻轻拂去它们上面的灰尘和蛛网,像小时候那样,等待祖父的夸奖,可任凭我潜在如水的时光深处多久,却再也等不来祖父那深沉浑厚的声音。泪水爬满了我的脸颊,思绪像张开翅膀的蝶,翩翩飞舞在小时候我和祖父共处的光阴里。

雨天,农家小院的廊檐下,一个留着齐耳短发的五六岁的小女孩,依偎在一位老人身旁。老人说一句,小女孩鹦鹉学舌地跟一句:“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打记事起,秉承“晴耕雨读”理念的祖父,就开始教我诵读《二十四节气歌》,跟着祖父念得遍数多了,就背了下来,但并不明其义,渐渐长大,在祖父的潜移默化下,对其才有所了解。

祖父说,关于二十四节气,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节,什么是气。节代表一段时间,表示一个节点,比如立春这个节就是表示春天开始了,立夏就是夏天开始了。什么是气呢?气表示气候,比如雨水就是表示要开始下雨了;春分代表着寒冷结束,“昼夜均而寒暑平”,气温会越来越高,也就到了该种菜的时候了;再如,大暑、小雪、大寒等都是表示气候。夏至那天,太阳最长;冬至那天,阳光最短……每每是祖父刚开了个头,我的注意力已经转移到别处去了。

《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云:“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候,古代计时单位,五天为一候,五天完成五行之循环;三候为一气,三候则为天地人之关系,构成天地人之循环,形成气的变化,因此一气为十五天;六个节气为一个季节,即四个月,四时相互转换为一年,亦即我们所说的一年四季。

古代立法将一年四季分为二十四个节气,因此所谓节气也是指气,有气就有了生命。“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

本文刊登于《人生与伴侣》2023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