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961年7月,东京汴梁,35岁的赵匡胤在散朝后,单独留下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等禁军将领,相约一起聚聚。大家都很开心,一坛坛精酿美酒被端到桌上,老哥们回忆起激情燃烧的岁月,都不胜感慨。
赵匡胤端着酒杯在憧憬未来:“哎,如果有人把黄袍披在你们身上,这可咋整?”完了,完了,这顿酒不好喝啊。石守信等人赶紧放下酒杯:“陛下,你说咋整就咋整。”赵匡胤赶紧说:“你们赶紧辞职吧,回老家多买点房子、囤点田,去过逍遥日子吧。”就这样,一群死人堆里滚出来的禁军将领,乖乖地卸甲归田了。
自安史之乱以来的藩镇割据,被赵匡胤一句话就平息了。按照历史书上的说法,这叫“杯酒释兵权”。其实,这是一群戏精的拙劣表演。
“杯酒释兵权”的背后,是“安史之乱”后持续近百年的血腥暴力,才把桀骜不驯的藩镇势力打压下去。这其中的门道,赵匡胤和兄弟们都清楚得很。
02
“安史之乱”后,唐朝一直在削藩。779年,唐德宗继位为帝,他的母亲是电视剧《大唐荣耀》中的沈珍珠。继位初年,他雄心万丈地想要恢复大唐荣耀,改用两税法、打击宦官、平定藩镇……大有一番中兴之气。
两年后,成德镇节度使李宝臣去世。按照惯例,应该由儿子李惟岳继承节度使宝座,统治一亩三分地。可唐德宗年轻气盛啊,他马上喊停。
当潜规则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秩序时,就会有一群人趴在上面吸血。如果你想要挑战潜规则,那你就是那些既得利益者的敌人。于是,唐德宗就成了那个妄图割据的节度使的敌人。
魏博、淄青、山南节度使联合李惟岳,准备武力对抗朝廷。经过两年战争,平叛军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可就在此时,有野心的节度使都慌了。如果把他们都收拾妥帖,那下一个是不是就轮到我们了?一起反了吧。于是,卢龙、成德、淄青、魏博四镇节度使称王,淮西、泾原节度使称帝,这就是晚唐的“二帝四王之乱”。
既然是平叛战争,那就继续打呗!不好意思,朝廷没钱了。“安史之乱”前,朝廷财政本就不健康,再加上中原经历多年战争,财政早已空虚。没钱、没粮,指望谁给你卖命呢?从此之后,唐德宗彻底蔫了。早年间雄心万丈的帝王,眨眼间变成一个葛朗台式的守财奴。那几十年,想打动唐德宗只有一个方法:送钱。谁给他送的钱多,谁就是他的心头好、小心肝,提拔做官或者鱼肉百姓都没问题。

805年,唐德宗去世,八个月后,他的孙子唐宪宗李纯继位。他给孙子留下的唯一遗产,就是多年贪婪积攒下的财富。这笔财富,成为唐宪宗中兴大唐的最大本钱。
此后多年,唐宪宗用爷爷留下的财富,重新武装起一支军队,把当年羞辱爷爷的藩镇打得丢盔弃甲。806年,西川节度使刘辟叛乱,被斩首;817年,李愬攻破蔡州,生擒吴元济;818年,四镇兵马讨伐淄青镇,李师道死;819年,宣武节度使归顺,请求留在长安。最重要的是,完全割据的“河朔三镇”之一的魏博节度使田弘正,主动请求归顺朝廷。
大唐中兴,局面一片大好。可唐宪宗努力15年,也把爷爷留下的财富挥霍殆尽,空虚的国库再也经不起一场战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