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人出门坐什么
出门必须依靠交通工具,交通工具的作用有两种,一是表明身份,二是实用。
车
古今一理,乘坐什么车也是身份的一种象征。在朝廷和官府中,车的使用有礼仪用车和日常用车两种。按照规定,天子之车有“五辂”,即玉辂、金辂、象辂、革辂、木辂。这些车形制上基本差不多,只是装潢、颜色及图案上有所不同罢了。在不同的场合所乘的车也不同。这五种车都套六匹马,很气派。但主要是用在礼仪方面。
此外,还有白鹭车、鸾旗车、辟恶车、轩车、豹尾车、黄钺车、指南车、记里鼓车等。这些车都是仪仗车,皇帝出行时根据目的不同而安排不同的车,太烦琐,我们姑且不论。
皇后的车有重翟、厌翟、翟车、安车、四望车、金根车六种。太子有车四种,其他大臣王爷按照级别各自给配车。
隋朝的官员一般都是犊车,即牛车。唐朝时则改乘马车,而牛车基本上为女性专用。因为牛车稳而安全。同样是牛车,装饰上却大有区别。
唐玄宗时,杨贵妃受宠,无论哪方面都要压人一头。“贵妃姊妹,竞车服,为一犊车,饰以金翠,缀以珠玉。一车之费,不下数十万贯。”装饰一辆牛车竟然花费数十万贯,那么,这辆车的造价绝不在现代的“奔驰”“宝马”之下。
白居易《卖炭翁》中那个老头赶的牛车,恐怕只能勉强维持使用,一定是俗语所说的“老牛破车疙瘩套”了。
日常生活中,还有马车、驴车、驼车等。从所有制形式来看,有官车和私车两种。
度支和司农部门购置配备的车属于官车。各州县衙门也有一定数量的官车。如果运输任务繁忙,官车不够用,也向民间雇佣私人车辆。每天大约要付给三尺绢或35文钱的费用。
私人没有车而又非用不可时,则只有借或租了。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人生与伴侣》2023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