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家伦致许地山书信一封
作者 许可
发表于 2023年6月

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特藏中心收录了香港大学马鑑教授捐赠的一批许地山手稿及许氏生前收集的文献。此封罗家伦致许地山书信即是在这批捐献的手稿及文献中发现。具体来说,此封书信在《罗家伦先生文存》《罗家伦先生文存补遗》《罗家伦先生年谱》等文献中未见收录。由罗家伦先生之女罗久芳编定的《五四飞鸿:罗家伦珍藏师友书简集》仅收录两封1926年许地山于牛津大学学习时写给其时在巴黎大学访学的罗家伦的回信,但未有去信。

今次发现的罗家伦去信写作时间应为1925年年底。从信中“别后久未通信”及“弟现在巴黎大学已做正式学生”两句可知,此封书信应当是罗家伦结束伦敦“中国问讯部”的工作以及牛津大学访学计划后与在牛津大学学习的许地山的第一次通信。具体来说,此封新见书信的主要内容是拜托许地山于英核对《中西纪事》的目录及购买四本有关近代中西交往的图书。除此之外,罗家伦在信中还谈及了自己的现状并且与许地山约定下次在牛津见面的时间。此封书信有着较高的文献价值,从中可以一窥罗家伦对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学术兴趣及其与许地山之间的交往经历。

罗家伦(1897—1969),字志希,浙江绍兴人,1917年进入北京大学,1919年办《新潮》杂志,是五四运动中的学生领袖之一。1920年至1926年,罗氏赴海外留学。1920年,罗家伦入普林斯顿大学。1922年,由普林斯顿大学转入哥伦比亚大学,之后转赴德国柏林大学、英国牛津大学、法国巴黎大学访学。1925年6月至8月,罗家伦还在英国伦敦“中国问讯部”参与新闻编订工作。1928年,罗家伦出任清华大学校长。1932年就任中央大学校长。1947年任国民政府驻印度大使,1949年去台湾。

许地山(1893—1941),名赞堃,字地山,原籍台湾台南,寄籍福建龙溪。1917年入燕京大学。1921年,与周作人、郑振铎等人创立文学研究会。1923年赴美,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1924年9月,许地山前往英国牛津大学继续研究东方宗教。1926年,获牛津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0月,取海路回国,途经印度,拜访泰戈尔。1927年,任燕京大学文学院助教。1936年,任香港大学中文学院主任、教授。

本文刊登于《书屋》2023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