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多年入选语文教材,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课文以范增对项羽说的话开篇:“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亦以范增的话作结尾:“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所虏矣!”刘邦成功从鸿门宴脱身,前后文的照应,让很多人从学生时代便认为,项羽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从而错失了杀刘邦的机会,对项羽后来兵败乌江自刎甚为扼腕。另外还传达一个讯息,如果项羽用了范增的计谋,在鸿门宴上除掉刘邦,历史可能就此改写,把范增渲染成有远见的谋士。然而,根据《史记》中《高祖本纪》《项羽本纪》《留侯世家》《樊郦滕灌列传》和《汉书》中《高帝纪》《陈胜项籍传》《张陈王周传》《樊郦滕灌傅靳周传》等关于刘邦、项羽、张良、樊哙等人物记述综合考量,事实并非如此。
在课文第一段,当左司马曹无伤对项羽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这一句很关键。再看《汉书·陈胜项籍传》:“……闻沛公欲王关中,独有秦府库珍宝。亚父范增亦大怒,劝羽击沛公。飨士,旦日合战。”皆强调要“击破沛公军”,而非杀刘邦。
项伯来访,刘邦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第二天,刘邦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乍一看,会认为这两段话是刘邦的开脱之词,《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进入咸阳城的经历:“行略定秦地,函谷关有兵守关,不得入,项羽大怒,使当阳君等击关。项羽遂入。”对比《汉书·陈胜项籍传》,关于项羽如何进入咸阳,几乎如出一辙:“至函谷关,有兵守,不得入。闻沛公已屠咸阳,羽大怒,使当阳君击关。羽遂入,至戏西鸿门,闻沛公欲王关中,独有秦府库珍宝。”而看《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后改名英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这段话意味着项羽花了一个月才进入咸阳,当项羽栉风沐雨、风餐露宿、风尘仆仆来到咸阳,函谷关已被刘邦派兵把守,攻关才得入,项羽怒气未消,击沛公属意气之举。《汉书·张陈王周传》记录沛公刚进入咸阳城的反应:
沛公入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为天下除残去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愿沛公听樊哙言。”
这段话和樊哙在鸿门宴说的话非常像,张良请求沛公听樊哙言,且张良的话对沛公起到作用,同样樊哙的话也对项羽起了作用。但也间接说明项羽所听传闻非虚。泗水亭长起家的沛公,和秦始皇在同一片天空下生活了四十七年,此刻已到了知天命之年,面对咸阳城如山珍宝,刘邦的反应体现了人的本能欲求,正呼应在咸阳服徭役看到秦始皇车队时发出的感叹:“大丈夫当如此。”那时的刘邦未必是想建功立业,实则艳羡如此奢华盛大的阵仗。在《汉书》的《高帝纪》和《陈胜项籍传》中记载另一个同样的情节:楚汉战争时,汉王皆已破彭城,收其货赂美人,日置酒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