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落归根
作者 杨闻宇
发表于 2023年6月

学校毕业后从戎,我在西北地区生活了六十年,从部队退休时东迁青岛,落户西海岸唐岛湾的边上。

刚来时,这地方有些寂寥。二十年过去了,唐岛湾十多平方公里的水域周围铺设规整的石条,湾南面伸出于黄海的半岛上嘉木葳蕤、花丛成阵,与突兀于黄海上的灵山岛(北方海上第一高岛)对峙相望,晋升为新兴的旅游景点。近几年,唐岛湾湿地临海沿线建成了五十多里长的木栈道。天气晴和时,我与老伴常去散步。栈道沿着海岸线蜿蜒递进,坡度平缓、弹性適宜,踏出的脚步声配合着雄壮的海涛奔腾之音,悦耳、动听。栈道,本是山岩峭壁上凿孔支桩再铺上木板而成的窄路。《战国策》记载“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使天下皆畏秦”,而今天下太平,将这古香古色的栈道从数千里外的秦地引进于海滨,任秦地过来的两个老者悠游漫步,无异于神仙之旅。

栈道沿线的石雀滩、银沙滩、金沙滩,礁石随处可遇。潮汐、风涛靡昼靡夜所雕刻出来的礁石,或如竖直的枪钺剑戟,或如跃起纵立的狮虎熊豹,或如域外城堡的微型缩略,千姿百态,尤其耐看。面对着浪涛的扑噬袭击,礁石们是宁可粉身碎骨,化为齑粉,也绝不后退一步。海滩是上天恩赐予人间的别样的乐园,人们尽情享受着的绵软细腻的金沙银沙,其前身很可能就是峥嵘峻峭的一尊尊礁石。留恋激越奋勇的雪浪花的韧劲,敬慕坚至刚毅的礁石风骨,老伴用手机摄下这“万马奔腾、杀声震天”的浩大场景,发送给曾在军旅里相处过的战友……

栈道内侧,排列着齐整的军阵。不,不是军阵,而是密集严整的松林(这地方过去称松林岛)。临海之松,敦实曲扭,长不高也射不直,身高也就是六七米上下。夏至前后,翠茵茵的松枝上满是微微泛蓝的似乎敷染了轻霜的松果,拳头般大,三四个集成一簇,这等瓷实、凝重的绿松石之色泽,又取辽阔的海天雪浪为浩茫底衬,声喧礁石岸,色染碧翠林,仿佛是绽开在天宫瑶池里的丹青画图。松林里边是洁净、蜿蜒的环岛公路,公路那边,连片镶嵌着梧桐林、洋槐林、银杏林、樱花林,面海而挺立于前哨的,唯有这经冬不凋的清一色的松林——面对着礁石与大海的松林,悄悄静静,俨然如雷,仿佛卫护着身后繁花似锦的家园。

我与老伴信步转悠,有一天,来到了凸起于湿地最西侧的鱼鸣嘴。夕霞如焚,海鸥集翔,偶尔回身,发现旁边的指示牌上字样赫然:“宋金海战遗址”。见我一个劲伫立凝视,老伴便讥笑我:“咳,你们当过兵的,看见个‘战’字,职业病就犯了。”我曾经上过中越前线,大约也算是“归马识残旗”吧,我记起了八百六十年前的宋金海战。

金国勃兴于白山黑水之间,灭辽破宋之初,兵锋所至,锐不可当,北宋亡后,与南宋又断续进行了十多年的战争。绍兴十一年,双方签订了“绍兴和议”,宋向金割地称臣,且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令金人胆寒的名将岳飞。此后,两国保持了约二十年的虚假和平。

完颜亮一一四九年发动政变,杀金熙宗自立。此人智力出群,称海陵王,为了满足其强烈的占有欲,便处心积虑地准备发动消灭南宋的战争。完颜亮吟诗:“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以历史眼光忖度这等狂妄的气魄,也可以说,完颜亮这是建立在宋高宗让秦桧当家而杀害岳飞的虚弱基础上所形成的野心的膨胀。

完颜亮积蓄力量,实现了迁都燕京和再迁汴京的计划,并大肆征兵,打造战船,征集马匹、粮草,疯狂地进行备战。至金正隆六年(一一六一年)秋,在东起海上、西到陕西的千里战场上出动四路大军,全面推进。具体部署为:陆上分西、中、东三路。西路自凤翔攻大散关,取四川作战略配合;中路自蔡州(河南汝南)进攻荆襄,控制长江中游的战略要地;东路主力,完颜亮亲自率领,进取寿春(寿县),抢渡淮河,企图横渡长江,进窥宋都临安。海路,以苏保衡为浙东道水军都统制、完颜郑家为副统制,率战船七百艘、水兵七万的舰队南下,直取杭州湾,配合主力攻击临安。

本文刊登于《上海文学》2023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