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盟和美国贸易与技术委员会(TTC)正以超出外界想象的速度推进对中国科技围堵的布局。无论是中国的欧洲问题专家,还是欧美的记者似乎都过度夸大了欧盟和美国在“对抗中国”问题上的“不同频”。
5月31日TTC发布的联合声明显示, 欧盟和美国就如何在最前沿科技领域围堵中国达成高度一致。 所谓在中国问题上的“不同频”只是表现在美国已经公开同中国撕破脸皮, 而欧盟则还处在“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扭捏状态。
5月30日至31日TTC在瑞典北部小城柳里奥举行的半年度会议,可以说是它自2021年成立以来最重要的一次会议。 这是它的第四次会议。 这次会议基本结束了欧美之间是否联手遏制中国前沿科技崛起的争论, 统一了思想, 锁定了方向。
和以往一样, 这次会议还是由两位欧盟副主席、欧盟贸易专员瓦尔迪斯·东布罗夫斯基斯、欧盟竞争事务专员玛格丽特·维斯塔格以及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和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共同主持。
然而, 在这次会议中, 主管贸易的戴琪和东布罗夫斯基斯唱的是配角, 维斯塔格和布林肯才是真正的主角。 欧盟在自己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关切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满足的条件下全盘接受美国的请求, 在最前沿科技领域联手围堵中国, “以确保西方世界未来科技的领先地位”。
围堵方向
围堵的4个重点方向经过10个联合工作小组近两年的激烈讨论终于确定: 人工智能、 电信技术、半导体制造和量子计算。 其中, 尤以人工智能和电信技术最受重视, 围堵的线路图也更为清晰和严谨。
TTC联合声明解释道,之所以如此重视人工智能和电信技术, 是因为欧盟和美国认识到这些“新兴技术对全球繁荣和安全的重要性”,“民主国家”承担不起把这些技术的领先地位让位于“非市场经济体”的“风险”。
这次会议不仅确定了主攻方向, 而且还勾画出了每个主攻方向的线路图。这些线路图并不是布鲁塞尔和华盛顿的高级官僚们头脑中主观想象出来的,而是基于各联合工作小组的建议。
而这些工作小组成员又都很有来头, 大多是各个行业的专家, 部门领导和企业高管。 无论他们提出的意见可行性如何, 都凝聚了欧美精英对当前科技发展局势的判断和对保护自己利益的解决方案的思考, 不容小觑。
就拿人工智能来讲, TTC对它的基本判断是“一种变革性技术”, 它可以“给人类带来繁荣”, 也隐含着巨大的“风险”。 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最新发展趋势, 明显地将TTC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
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实施全面的规范被TTC瑞典会议定义为“最为紧迫”的事情。 声明说, 为“确保人工智能提供符合我们共同的民主价值观的利益”, 欧盟和美国准备联手开展合作,抢在“非市场经济体”的前面制定人工智能的研发和使用标准并在全球推广。
欧盟原本准备在2026年才推出《人工智能法》, 对这一“变革性技术”实施系统的规范。 但ChatGPT的问世及其带来的社会和舆论的躁动让TTC迅速结束了“再等一下”的心态, 决定立即着手规范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