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与监管政策息息相关。纵观中国房地产市场,在1998年、2008年和2015年经历了三次比较大的政策刺激,楼市得以快速发展。
过去几年,在“房住不炒”的严监管下,整个房地产市场迅速降温,从土地拍卖、房地产投资开发到商品房交易,都陷入冰点,房地产市场发展步入下行通道,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开始蔓延。
一些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模式,房企的“三高”模式,房价只涨不跌的预期或将被颠覆,房地产进入存量发展时代。如何盘活存量,是困境中的房企普遍面对的难题。
可以预期的是,金融科技、房地产科技的应用,又将催生一大批新的房地产行业的组织形态。硬币的另一面是,作为成长两年的新事物,公募REITs逐步扩容到商业地产,它是否能“解救”困境中的房企,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收益波动
首批公募REITs发行两年来,备受市场关注,其收益也没有让投资者们失望。截至目前,2021年首批发行的9只REITs,价格平均涨了9%左右,投资人也获得了较好的收益。
整体来看,目前共发行了27只基础设施REITs,市值为900亿元左右。公募REITs覆盖的领域也从传统基础设施,扩大到了保障性租赁住房和消费基础设施、商业地产等,且实现了产权类和收益权类并重。
扩募是当前公募REITs市场的新热点。2023年3月31日,首批四单基础设施公募REITs扩募项目获得了中国证监会变更注册批复,它们分别为博时蛇口产园REIT、华安张江光大REIT、中金普洛斯REIT和红土创新盐田港REIT。
6月2日,首批公募REITs扩募宣告完成。公告显示,四只REITs产品合计扩募规模超过50亿元。可以看到,从资产规模(项目估值)看,扩募资产与原始资产相比,华安张江光大REIT本次扩募后资产规模翻倍,其他REITs均实现20%~50%的规模扩张。
值得一提的是,伴随着今年股市的动荡,从年初到现在中证REITs指数跌了10%左右,与前两年相比,这些公募REITs产品的收益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撤,引发不少投资人的担心。针对公募REITs产品收益的波动,在今年的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不少业内专家给出回应。
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不动产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高和资本执行合伙人周以升看来,这些调整都很正常。一方面,试点期,监管层、原始权益人和投资人都在摸索阶段;另一方面,目前宏观微观的诸多不确定性,必然要通过资本市场来反映。无独有偶,建信住房租赁基金总裁卢刚也认为,REITs兼具偏股和偏债性,目前的市场波动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从长期来看,它具有穿越周期的作用。近期,REITs波动与前期的REITs数量比较少,市场追捧和经济下行估值回调有关。”
公募REITs覆盖的领域也从传统基础设施,扩大到了保障性租赁住房和消费基础设施、商业地产等,且实现了产权类和收益权类并重。
当前市场对REITs收益的波动较为关注,原因是大部分投资者过于看重派息率指标,但周以升在接受南风窗记者采访时表示,派息率容易受物业自身的估值、管理费、分派率、杠杆率等扰动,会产生很多误差,且产权类和收益权类差别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