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万企兴万村·知名浙商四川行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产业投资推介会在成都举办。180余名浙商涌入“天府之国”,在巴蜀大地上探寻新机遇,撬动138亿资本市场,掀起又一波投资热潮。
这段“山海与共”的燃情岁月,四川与浙江已携手共度了27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不断深化,两省“亲上加亲”,开启了重点产业、乡村振兴、交通物流、共建园区、营商环境等全方位合作。川浙“双向奔赴”中,既有顶层设计上的合力精准施策,又有“穿针引线”产业成链,“牵线搭桥”精准转化的落地举措,打造了具有借鉴意义的川浙东西部协作升级版与合作新典范。
看頂层设计 锚定“5+11+N”新方向
多年以来,川浙东西部协作充分发挥浙江的产业、市场、技术、资本等优势,结合四川特色优势,在川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壮大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协作提档升级,形成了东西部产业错位发展、互利共赢的良好格局。
当新一轮东西部协作迈入新台阶,“把准主攻方向、凝聚发展合力”成为推动川浙协作走深走实的关键。
2022年,四川省经济合作局协同浙江省驻川工作组深入调研两省重点产业,以此制定了《深化四川—浙江产业合作工作方案》,将川浙产业合作进一步细分成“5+11+N”重点领域,助力两地产业招商构建新格局。
锚定产业着力新方向,两地通过“东西协作、优势互补,要素流通、双向赋能,市场导向、互利共赢”,突出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让双方产业优势发挥“1+1>2”的效果。特别是在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纺织服装、化工及新材料、跨境电商等“5”大重点产业,通信产品、视频安防设备、汽车电子等“11”个细分领域,以及“N”个目标企业和重点商协会等方面充分释放协作效益。
谋定而后动,动则风驰电掣。
围绕“5+11”重点产业,两地进一步深入研究产业链核心关键环节和薄弱缺失环节,分析浙商近年在川投资发展趋势,梳理最有可能转移至川的浙江重点企业名单,精准确定产业合作方向与路径,编制推出“两图一目录”,为建链、补链、强链提供系统行动指南,促进产业精准集群承接。四川各市州也深研细酌浙江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转移方向和趋势,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实际,如火如荼地有序承接浙江产业转移。
蓝图为引,全方位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则事半功倍。
为川浙产业协作保驾护航,四川加快推进营商环境对标创新行动,提高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加大企业合法权益保护力度,并将“12345”查处回应机制、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天府通办”掌上服务平台等优秀经验在立法中加以规制,吸收最新改革成果,充分满足市场主体的需求与愿望。
山呼海应,合则能成。为响应四川的“政策大礼包”,浙江省有关市县配套出台相应举措,形成两地政策叠加效应,逐渐形成了“浙江资本+四川资源”“浙江产业链+四川要素”“浙江研发+四川制造”“浙江企业+四川市场”等合作模式,推动两地资本、要素、生产、市场的全方位高效对接,实现双方产业高质量转型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