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王沐,拍一段精神受困者的爱情
作者 何焰
发表于 2023年6月
导演王沐

杀青那一天,演员王子文哭得很惨。那是2020年泉州的冬天,她正结束电影《温柔壳》的拍摄,将赶往《三体》远在东北的片场。那一晚,她向人诉说对这部电影的不舍,她说,是这部电影好像将她洗了一遍。

《温柔壳》中,王子文确实有一双像被洗过的清澈双眼。不止是她,还有男主角尹昉。他在一间亮室中奔跑,直到人群之中的那个女孩也笑了,才结束一场恶作剧。三十多岁,在演员中也罕见的,一派天真。

王子文演觉晓,尹昉演戴春。他们在一间精神受困者的疗养院里,开始了恋爱。—这部名叫《温柔壳》的电影,在第六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一口气拿下了三个奖项,费穆荣誉最佳女演员、费穆荣誉最佳男演员和费穆荣誉最佳导演。最佳女演员是王子文,最佳男演员是尹昉,而最佳导演的奖杯,是王沐的。

王沐是一名中年男性,大连人,微胖、不脱发、讲话慢,性格直率。《温柔壳》是他的处女作。

拿了奖,但其实是一股忐忑,贯穿着王沐过去的五年。从2018年筹备剧本,2020年冬天拍摄完成,再到今年5月26日电影《温柔壳》在全国院线上映,这个漫长的战线,已经拉了整整五年。

还好,口碑不错。

这五年来,世界几乎天翻地覆般地改变,王沐的生活也一样,他有亲人离世,也迎接了一个崭新的小生命,他振作又受挫,受挫又振作。但还好,五年前起草、三年前拍完的电影《温柔壳》,仍旧在2023年受到了认可。

6月伊始,王沐导演接受了南风窗的采访,讲叙了他因为拍摄电影《温柔壳》所窥见的精神受困者的爱情与世界的一角。王沐承认一部处女作的局限性,但也愿意告诉观众,自己如何用人生的一个五年,来决心平视一群人。

他们是精神受困人群,也可能是我们的朋友、恋人、家人,甚至是我们自己。

推开门

“过年好。”2018年的盛夏,大连国礼医院里,一个男孩反复对刚进来的王沐打招呼,“过年好。”

王沐礼貌回复:“你也过年好啊。”对方狡黠一笑,转身就向同伴炫耀。—好坏。原来他是来试探王沐的。王沐也笑了,但突然就被抚平了紧张。

这是一家精神专科康复中心。这一年,王沐因为决心要拍摄一部精神受困者的爱情电影,托了朋友,得以进入精神专科康复中心的住院部采风。

这也是王沐走近精神受困者的第一天。

这一天的故事,从一扇门开始。

国礼医院的一扇大铁门,没有上锁。王沐在犹豫:是等院长来接,还是直接推门进去?他好奇为什么这里不锁门,也没有人从里面跑出来。王沐站在门外打量着里面的人,里面的人也偶尔回看他。

他推了门进去。

进去之后,王沐慢慢放松下来。在今年5月底电影上映后,王沐写下一篇长文《温柔之必要》,讲叙了许多自己采风第一天的经历。

而《温柔壳》电影的男女主角原型,就来自王沐在国礼医院见到的一对女孩和男孩。

那一天,王沐推开铁门,在人群中看到了那个女孩,“她身后一直跟着一个男孩,健康的肤色,眼神专注坚定,他永远和女孩保持着固定的距离,从来不打扰她的生活”。

国礼医院是男女分住的,但院长告诉王沐,这里经常会有人谈恋爱。“他们并不避讳,也不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这里的工作人员,便不会多加干涉。“不过这样的恋情总是短暂的,一旦有一个人出院了,这种关系也就戛然而止,他们似乎很难得到家人的认同,尽管这些家人,大多数时间从未来看过他们。”

探访国礼医院之后,接下来的十几个月里,王沐持续着采风工作。他看了十几本相关书籍,走访了五家相关机构,拜访了一些心理学和精神科的专家。

在一年多时间的采风里,王沐有一些发现:相比于过去“精神病院”这种粗暴的称呼,现在的机构名称要温和、五花八门得多。有的叫心理医院,有的叫第几人民医院,有的叫康复中心,有的叫疗养院。

本文刊登于《南风窗》2023年1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