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伪统治时期的环境卫生
1937年,忻口战役失败后,根据当时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的安排,由傅作义负责守卫太原城。

1937年11月4日,阎锡山撤离了太原。11月6日,日军第五师团兵临太原城下,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日军猛攻太原城的东北角。11月7日,35军副军长兼太原城防戒严司令曾延毅率骑兵一部,以巡察阵地之名,出首义门逃走。董其武率部分别守卫东、南、北三个城门。11月8日,傅作义率残部从大南门和水西门退出太原。日军于当日炸开太原城东北角城墙,后从小东门和拱极门侵入太原。从此到1945年8月底,太原彻底沦陷。
1937年11月24日,日伪“太原市政府”机关——太原市公署组建成立,时任伪市长为叶灵原。到12月底,日伪各机关陆续成立。同时,躲避战乱的市民百姓也纷纷从其他地方返回到太原城内。

在环境卫生方面,1937年底,日伪政府在伪省警察厅设立了卫生科,成立了伪清乡公署。各区警察署设立了卫生股。

卫生科(股)主要职责有八项:一是清洁公共道路;二是检查及告诫住户卫生;三是管理水井、沟渠浚泻;四是扫除、搬运尘芥污物及填埋等事项;五是设置及管理公厕;六是管理检查饮食物品及制造场所、庖厨用具等;七是检查公立私立医院等;八是公众卫生及其他卫生事项。

伪太原市公署下辖五个卫生队,有队长、班长、清道夫、车夫、伙夫240人,主要服务于日伪各机关,其次承担主要街道的清扫和灰渣运除等工作。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文史月刊》2023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