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长城云川卫城的遗址,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所辖的和林格尔县大红城村,为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置,明山西行都指挥使司所辖。与云川卫同年设置的还有宣德卫(遗址在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玉林卫(遗址在和林格尔县)、镇虏卫(遗址在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这4个卫所的位置邻近,与今山西省境内的朔州卫(遗址在今山西省朔州市,洪武三年设置)同属山西行都指挥使司所辖,是今晋蒙交界附近修筑较早的一批明长城设施。

关于明早期云川卫城址的具体所在位置,有一些不同的说法,本文采纳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学者张文平先生的观点,他认为“云川”二字并非明代才有,早在金朝时就置过云川县,那时候的土默川(今河套平原)称云川,阴山古称黑山、天山,而金云川县的遗址在今小红城村,明云川卫的遗址在今大红城村。这两座古城遗址均位于和林格尔县大红城乡的浑河北岸,较大者位于浑河北岸边,当地老乡称大红城,稍小者位于大红城东北的丘陵台地之上,当地老乡称小红城,两村相距只有3公里。对于大红城古城和小红城古城,内蒙古文物工作隊的考古工作者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即进行过实地调查,认为大红城古城为明代早期的云川卫治所,小红城古城为元代的红城屯田城。

云川卫城遗址所在的大红城村,如今是大红城乡的乡治所在,小红城村为其所辖。这里地势平衍、交通发达,铁路在此设有“大红城站”,高速公路的“和林南”出口近在咫尺,国道、省道、县道等更是畅通无阻。全乡的种植业、畜牧业较为发达,建材业也有一定规模,在晋蒙交界的长城带范围里,当地农民总体生活水平相对较高。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明长城资源调查报告》(文物出版社,2013年11月第1版)的记载,按照修筑时间,今和林格尔县境内的明长城遗址有两部分,一是最早在明朝初年就开始修筑的,称为“大边”,从凉城县二道边村西北进入和林格尔县后,“向西南蜿蜒于丘陵漫坡之上,经山保岱村、上红台村,一直攀沿至海拔1500多米的黑台山顶,而后翻越青草毛山,跨过驴圈沟,弯弯曲曲扎入好来沟。过好来沟后又环绕于黄土山丘中,经梁家十五号村、丈房塔村、黑台子村、油坊沟村、大西沟村,过盘山进入清水河县”。二是和林格尔县的明长城二边,为内蒙古自治区和山西省的界线,“起自苍头河西岸,向西南延伸,经和林格尔县二十三村、四十二村和右玉县二十五湾村,至转角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