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喜关村
作者 雷长群 贾正云
发表于 2023年6月

历史悠久

关村地处山西省闻喜县的西北边陲,又名晋原庄,据传为晋献公所赐。关村始建于西周,是一个古老的村庄,迄今已有3400余年的历史。这里民风淳朴,远古时期就有人类在这里劳动生息。

关村西门外三官庙院内曾经生长着一棵参天古柏。其枝干苍劲,枝繁叶茂,苍翠欲滴,冠如华盖,郁郁葱葱,柏叶芳香馥郁。树体高6丈余,需4人合抱才能围住,树主干高1丈5尺余。一根直立的主枝两揽之粗、4丈多高,直插云霄。冠幅庞大,东西有6丈多,南北10丈有余。一根独特的侧枝,遒劲有力地盖着南房,伸出庙外3丈远,树冠占地1亩5分之多。在25公里之外的稷王山上,人们仍可观关村古柏树之貌。此柏树不仅点缀了庙院的景观,而且形成了一座威严有生命的活影壁,村民称之为“镇村之宝树”。

1953年,柏树被卖给了邻村村民。后柏树被砍伐,人们从树的断面年轮测得该树树龄有3450余年。可与洪洞兴唐寺已有3400年树龄的“周柏”媲美。然而,这棵“周柏”过早地被剜掘了,实在令人惋惜。

此前,关村出土过一些文物。如,1969年初冬,第一生产队社员在西坡平田整地时发现一件新石器时代的石斧。1972年,村民在北头巷发现一处陶窑址,有一间房之大,内出土有很多碎陶片,其中有一件可复原的陶尖底瓶。同年,人们在关村水库挖溢洪道时挖出一根粗壮的骨化石和36根骨化石针。这些发现均证明了不同时期的古人类在关村这片沃土上生产生活的场景。

关村历史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有29座古庙宇,2座古戏台,9座贾、雷、董三姓祠堂,26座古四合院。如,村中心有一座巍峨的建筑“文武阁”(又名春秋阁),再如,大庙、关帝庙、三官庙、水祖庙、观音庙(圆通刹)等,星罗棋布于村中各巷。以上建筑大都被毁,现仅存建于清朝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的一座古戏台和一座四合院。

文化昌盛

关村文化源远流长,自古就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全村广集资金建立公学,聘请有知识的人任教,选热爱教育事业的人任学董。在科举取士的年代里,有清举人、闻喜香山书院院长贾玉凤,以及多位终身从教的秀才。1949年成立关村小学,1968年改为七年制学校。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尤其是恢复高考后,年年都有学子走入大学之门,20世纪90年代,关村走出去的大学生就突破100人。从国家部委到地方政府,从高校、科研单位到企业,涌现出了一批从关村走出去的博士、教授、高级工程师,参加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研究,他们在各自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始于明、盛于清的关村花车,在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七的太岳寺古会上独领风骚,在峨嵋岭独树一帜,享誉河东。花车高6米,由三层阁楼组成,用百余面镜子挂满亭阁,在镜子的反射下,可清晰地看到亭阁内的人物——嫦娥奔月等。

本文刊登于《文史月刊》2023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