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山西省晋商文化基金会与中共晋中市委宣传部联合摄制的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金太谷》,讲述了明清至民国时期太谷商业的繁荣与金融的鼎盛。在内容方面,该纪录片围绕着“金太谷”这一主题,凸显了明清时期太谷在山西省乃至全国的重要经济地位。在史料选择上,制作方选用了大量的历史撰述、档案资料、商业课本、名人日记等资料为素材,详细讲述了历史上太谷商业与金融的发展脉络。在制作过程中,各方均精益求精,多位山西省知名学者的加盟为纪录片增加了浓厚的学术气息,极大提升了纪录片的理论性与思辨性。总之,在不懈的努力下,《金太谷》文献纪录片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弘扬了晋商精神,为山西省的文化自信添砖加瓦。
晋商作为明清十大商帮之首,行商轨迹遍布全国,富甲天下,为明清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作为孕育这一商帮的摇篮,山西省的独特性也吸引着相关研究者们急欲揭开其神秘的面纱。《金太谷》就带领着观众探寻了晋商故里之一太谷的发展历程,了解晋商商帮重要组成部分——太谷商人的兴起与繁荣。在上、下两集的讲解中,该纪录片选取与商业和金融联系的不同侧面,揭秘了自明清一直到民国时期太谷商业与金融的发展盛况,展现了经济活动对社会生活产生的深刻影响,并带领观众领略“金太谷”的风采。本文欲从内容、资料、制作、意义四个方面对《金太谷》纪录片进行观众感官阐述,并对一些相关问题作进一步的延伸讨论。
内容全面
太谷的历史与商业发展密不可分,正是由于明清时期商业及金融的繁盛,这一地区才获得了“金太谷”的民间称谓。由于山西地区商业发展极具特色,形成了诸如标期制度等较难理解的制度,故而《金太谷》纪录片站在科普的立场上,以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方式,通过“商业的繁荣”与“金融的鼎盛”两个方面为观众讲述了太谷的发展历程。
一、商业的繁荣
太谷的商业繁荣主要体现在经营种类多、从商人员多、商号数量多、涉及地域广几个方面。其兴起时间,纪录片中认为与开中制密切相关。以往的研究多认为“山西商人的兴起与北部边塞军事地带的存在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一结论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对山西省内商帮区分描述时要慎之又慎。晋商依据地域大致可以分为晋中商人与晋南商人等不同群体,相比于晋中商人,晋南商人多为与官府联系紧密、规模较大的盐商、丝商,他们的兴起与明代“开中制”的实行关系更为紧密。明代太谷商人作为晋中商人的一部分,经营规模较小,多从事小商业起家,应是在明末清初商业经济普遍发展的情况下崛起的,与开中制的联系较小。晋中地区一代因地狭人稠,农业耕种满足不了生活所需,至清康雍乾时期,很多太谷人选择从事商业经营。除买卖本地商品之外,更是通过长途贩运,采购并销售全国各地商品,《金太谷》纪录片中所提到的绝大多数商号都是采取这一经营模式,商品甚至转运海外。

太谷商人经营的商品种类繁多,如丝绸、夏布、药材、杂货等,形成了十大行当:银钱行、典当行、清销行、药材行、彩帛行、花布行、杂货行、大秤行、估衣行、颜料行。《金太谷》纪录片以其中的彩帛行、药材行与杂货行为例,将太谷城内商业的繁盛娓娓道来。从现有统计来看,“广帮药商”大部分集中于太谷,少数几家位于平遥,太谷药商道光年间多达六十余家,著名的药商字号有“广升远”“广升誉”等,他们从广州、香港等地进口南药,出口中成药,并将各类药材贩运到全国各地,还加工制作了全国闻名的定坤丹、安宫牛黄丸等药品。规模较大的布商字号如“彩霞蔚”等,也是收购各地的夏布、丝绸等商品进行贩卖,从中获利。在百年积累中,太谷形成了数量巨大的商业家族,如曹家、孙家、孟家等,尤以曹家最为出名。如纪录片中引用文史资料所述“在曹氏商业鼎盛时期,他们拥有的商号达到640余座,从业管理人员达到3700余人,资产达1200余万两白银”,是名副其实的商业巨擘。以三多堂为主的曹家大量设立各类商号,如“彩霞蔚”绸缎庄、“锦生润”票号等,各个商号之间有着大量的业务往来,甚至有些存在等级关系,可被看为一种联号制度,这一制度为曹家乃至太谷商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金太谷》纪录片还提到了“股份制”这一独特的制度创造,认为伙计制是其前身,这一观点有失偏颇。首先,更准确的概念使用应是“股俸制”,而非“股份制”。晋商“股俸制”是否为太谷商人独创,没有任何资料可以证明。其次,股俸制是资本组织方式,伙计制是经营管理方式,是两个不同维度的概念,不存在前后继承的关系。这两种制度的实施,都为太谷商人扩大经营规模、积累财富提供了契机,尤其是人身股制度极大地激发了伙友的积极性,是太谷商人及晋商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
太谷商人通过联号经营、股俸制等先进的商业制度形成了十大行当,民国年间仇曾祜在《新修太谷县志序》中提到“故有明以迄有清中叶,谈三晋富庶之区者,无不于谷首屈一指”。如《金太谷》纪录片中所描述的一样:“福建、四川、湖北、湖南的茶叶,江苏、江西、河南、河北的丝绸和夏布;天津、北京的洋货;东北、西北、四川、河南的药材;江西、河南的瓷器;广东的水产和杂货等等,都通过太谷商人贩运至全国各地销售,或与东北的人参、鹿茸,西北的甘草、水烟,蒙古的马羊、皮毛,俄国的呢绒、地毯及毛皮等商品进行交换,获得了丰厚的利润。”该纪录片将清朝的太谷商业发展情况从行业、商号、家族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以点代面,以行业发展为明线,以太谷商人经营制度为暗线,明暗交错,讲述太谷商业的繁荣以及所占的重要地位,为观众呈现了完整的“金太谷”的历史面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