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的游戏
  
20世紀50年代,设计了现代计算机雏形的英国数学家图灵,曾提出疑问:机器能否像人类一样思考?如今随着AI聊天机器人ChatGPT爆火,人们开始好奇这种假设是否已经成真。
图灵的疑问不是没有道理,从古希腊铁匠之神赫菲斯托斯拥有赋予金属物品生命的能力,到19世纪诗人雪莱创作出由人工拼凑而成的科学怪人,机器能否变得像人一样,能思考、有智慧,始终在人类的脑海里挥之不去。1950年,图灵在发表的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中大胆预言,创造出拥有真正智能的机器存在可能性。
图灵为此提出著名的“图灵测试”,以最简洁明了的方式来判定机器是否拥有智能,并在之后的数十年中被奉为测试人工智能的圭臬。其灵感来自维多利亚时代的“模仿游戏”,即通过对一个人提问,从回答来判断对方是男是女。图灵测试的具体做法是:人类询问者通过键盘和屏幕与机器聊天,如果没有辨别出对方是机器,并误以为是在与人对话,就不得不承认机器拥有人类的智能。
图灵测试看似简单,却一直没有机器取得突破。英国作家迈克尔·伍尔德里奇在《人工智能全传》一书中提到,这导致有些机器设计者动起了“小心思”,试图用一些小技巧去迷惑人类询问者,使他们相信正在与真人打交道。像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科学家魏岑鲍姆创造的最早实现聊天功能的机器人艾丽莎,其扮演的角色是一名精神病医生,向病人提出开放性问题,试图让病人敞开心扉。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读者》2023年1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