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于书中,书居于龙骧
作者 一条
发表于 2023年6月
张晓栋制作的龙鳞装《三十二篆金刚经》长达8米

2008年,27岁的张晓栋在《古籍版本鉴定丛谈》中第一次看到关于龙鳞装的描述。13年里,他靠着一双手、一把刀、一支尺、一根笔、一个熨斗、一沓纸,测量、裁切、对折、熨帖、粘贴……最终以龙鳞装完成了7本令业界惊艳的书,被官方认定为唯一的龙鳞装非遗传承人。

1

遇见龙鳞装是一个巧合。当时,我正跟北京大学的肖东发教授学习书籍的发展史。我发现从最早的龟骨,到后来的竹简、绢帛、卷轴等都有演化的历史,唯有龙鳞装,记录很少,却是现代意义上“书”的开始。龙鳞装,始于唐朝,盛于北宋,是中国古籍从卷轴向册页过渡时期出现的一种书籍装帧形式。翻看时,仿佛“龙游于书中,书居于龙骧”,是古代皇家才能享受的阅读体验。

我开始了龙鳞装的研究和复制工作——翻阅各种古籍资料,一次次登门拜访业内专家,不断去尝试。几年下来,用作研究复原而废弃的纸张,能装满整整一间屋子。

《三十二篆金刚经》局部

這其中最大的创新和难点在于,我想将鳞口相错之处变成一幅完整的画卷。这需要确保每一页的拼贴没有任何间距、露白或覆盖。多达50多道的工序环环相扣、叠加重复,即便每页页口仅有0.1毫米的误差,几百页累积下来也会相差几厘米,这是很大的失误。

第一部作品《三十二篆金刚经》,我测试了几十种纸,最终选了安徽泾县绢纹宣纸,它薄如蝉翼、如布似绢。

本文刊登于《读者》2023年1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