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曾说过,如果真的做到世界第一,自己就回老家钓鱼去。现在,他真的做到了世界第一,但回老家,恐怕只是偶尔,钓鱼就更是偶尔中的偶尔吧。
壹
90年代初的沸腾岁月,中国大地处处是尘土飞扬的大开发与大建设,但这些工地上,从挖掘机到混凝土泵车再到起重机,跑的用的基本都是外国机械。
一位学习材料学,从兵器工业部下属机械厂“下海”的工程师创业者,目睹此情此景后,决定做出改变。此后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他的企业便占领了中国混凝土机械的半壁江山。
这位工程师就是三一集团创办人梁稳根。
昨日,他正式卸任集团董事长,升集团董事唐修国、向文波为集团轮值董事长,也推动三一集团成为又一家实行轮值董事长制度的大型民企。
如今的三一,是中国第一家营收破千亿的工程机械企业,也是中国申请及授权专利最多的工程机械企业。它不仅带动民族品牌全面收复失地,还走出国门,扬威海外,创造了工程机械领域的众多中国第一,世界第一。
智利矿难后,三一是唯一出现在救援现场的亚洲企业;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三一应日方请求,紧急驰援对方一台长臂架泵车……
1956年出生的梁稳根,从小就不安分,喜欢折腾。
高中毕业后,他放着别人眼里好好的生产队工作不干,硬是跑去参加了高考,考了两次才过关,最终如愿考上中南矿冶学院(中南大学前身)。
在那里,他虽然学的是工科,但却“不务正业”,这边上着材料课,那边又跑去学管理。兴许是课听得多了,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他脑子里想的全是企业的事。
1983年大学毕业后,梁稳根被分到洪源机械厂。在那里,他仍是一个不安分的角色,工作之余喜欢找同事闲聊,讨论国有企业的前途和命运。
渐渐地,他和唐修国、毛中吾、袁金华相识并结成好友。四颗躁动的心不断碰撞,最终在1986年擦出火花,一起从原单位辞职创业。
他的父亲听说后,暴跳如雷,抄起扁担要把他撵回去。但梁稳根心意已决,哪怕被厂里扣了档案和户口本,也绝不回头。
他甚至给自己想好了退路:一旦失败,就写一本书,告诫后来的年轻人,然后去山村当老师。
创业之路绝非坦途。他先后贩过羊、卖过酒、做过玻璃纤维,都失败了。最后,不得不回到老本行,借来6万元,办起了焊接材料厂。
在恩师翟登科的帮助下,他们开发出105铜基焊料,并大获成功。到1991年,材料厂已成为湖南娄底最大的民营企业,产值过亿元。
这在当地人眼中,已是天大的成就。
但梁稳根仍不满足,他开始琢磨,为什么同样在湖南,比他起步晚的张跃,能把远大空调做到20亿。最后,他得出结论:焊接材料这个行业太小。
要干大事业,就必须进入大行业。经过两年多的调研,他和副总裁向文波逐渐在“双进”战略上达成一致:进入中心城市——长沙,进入大行业——工程机械行业。
1993年,三一在长沙成立。
当时的中国工程机械市场,90%被卡特彼勒、小松、日立等国际巨头霸占,剩下10%被徐工等国企瓜分,三一想从中分一杯羹谈何容易?
梁稳根当然知道要面对的困难,但身为湖南人,霸得蛮的个性让他无所畏惧,带领三一迅速在混凝土泵车上站稳脚,最终拿下全球近四成的市场份额。
之后,他们又进入挖掘机市场。

第一批30台产品,因为技术不过关全部报废。但三一没有放弃,咬牙攻关,终于实现突破。
凭借这种死磕到底的精神,三一继续高歌猛进,在挖掘机市场上一路斩杀,最终取代日本小松登顶全国第一,并且持续向海外挺进,成为全球工程机械的新一极。
2021年5月13日,三一集团入围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列第468位,是榜单中排名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工程机械企业。
贰
三一刚做工程机械时,就一个技术小白,什么都不会。
那时候,核心技术都掌握在美、日、德等西方企业手中,三一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引进技术,当外企的搬运工;要么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杀出一条血路。
梁稳根选择了后者。
混凝土拖泵是三一最早的产品,其核心是液压控制系统,国内只有两家企业可以提供:一家是日企,有钱也买不到;另一家是航天部某厂,质量不过关。
无奈之下,梁稳根决定自主研发。但第一批产品出来后,由于性能太差,被客户全部退回。梁稳根只好从北京自动化研究所请来易小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