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软的萨拉热窝
作者 梁庭俊 Merlot Levert
发表于 2023年7月
如左图所示,萨拉热窝的大部分房子依山而建。右图一、二为集市里的手工艺品,图三为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取景地铜匠街。

萨拉热窝是波黑的首都,位于一片河谷地之间,群山环抱,东西走向狭长分布。虽然早在中世纪,土耳其人就在此处建立了定居点,但它在当时并非一座重要的城市。直至奥斯曼帝国攻陷波斯尼亚,把萨拉热窝定为首府,它才真正得以发展。

从巴斯卡亚出发寻觅传奇电影的激情岁月

几乎所有人的萨拉热窝之旅,都从老城核心区的巴斯卡亚(Ba??ar?ija)开始。

中世纪时期,土耳其人占领波黑后,看中了这片河谷之间的平坦地区,便选择在此建造一个新城市,而当时新城市的中心,就是巴斯卡亚。

巴斯卡亚建造于1462年,在土耳其语中意为“主要的市场”。现在我们仍能看出这里是作为市集而存在的,商场和清真寺聚集。我住在老城区的民宿中,清晨便出門到处转转,这时候的城市几乎没有行人,商铺也尚未营业,街道两旁的奥斯曼建筑古旧如斯,石板街在晨色中微微发亮。此时远方传来清真寺宣礼塔的礼拜声音,鸽子在阳光中惊起飞舞,恍惚之间,犹如回到了数百年前的奥斯曼时代。

历史上,巴斯卡亚不仅仅是萨拉热窝的贸易中心,甚至是巴尔干地区的贸易中心。据研究,鼎盛时期约有12000家商铺聚集于此,甚至还有来自佛罗伦萨和威尼斯商人建立的贸易专区。但波黑的频繁战乱影响到了巴斯卡亚的发展,这里不断被摧毁重建,今天的巴斯卡亚面积,仅仅是过去的一小半。

在父辈的年代,人们对萨拉热窝的印象大多来自南斯拉夫经典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这部电影于1972年上映,次年被引进中国,成为当时国内为数不多的外语片之一。

相信影迷都对片中的铜匠街记忆深刻。当主角瓦尔特和游击队员们躲进铜匠街时,铜匠们心领神会,一起敲打铜器,通过声音掩护瓦尔特的行踪,帮他躲避纳粹军官的追捕。

由于《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在国内知名度很高,很多中国游客慕名前去,只为看一看故事的发生地。于是在铜匠街,有个店铺干脆用中文写着“保卫过瓦尔特的铜匠铺,欢迎中国朋友前来参观”的招牌。当我进到店内,老板看见是中国游客,便拿出电脑播放了一小段“瓦尔特躲进铜匠街”的片段,并指出镜头里闪过的两个铜匠演员,分别是他的爷爷和爸爸。

多宗教、多民族共融历史漩涡里的建筑故事

玩个游戏。请答出在同一个城市的天际线里,能同时看到天主教堂哥特式的尖顶,东正教堂洋葱般的帐篷顶,清真寺高耸的宣礼塔,犹太教堂的六芒星,这是哪个城市?

估计“宗教圣城”耶路撒冷会是热门的选项。但如果将答案范围缩小至欧洲,难度一下子提高不少。

波黑的首都,多宗教、多民族共融的萨拉热窝,正是答案。

萨拉热窝城中矗立着多种风格的建筑,右三图均为波黑最大的天主教堂——圣心教堂,下图为犹太博物馆内景。

萨拉热窝可以说是世界上最让人眼花缭乱的城市之一。由于复杂的历史人文原因,在城市中,除了能看到前文所提的四种建筑,望向老城区主干道的两头,还能分别看到奥斯曼土耳其风格建筑、奥匈帝国的新古典主义建筑。

伊斯兰元素,毫无疑问是萨拉热窝建筑的主角。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数百年的殖民统治,在这里打上了抹不去的烙印。

本文刊登于《环球人文地理》2023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