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下,那些有着斑斓色彩的碉房
作者 曹蓉
发表于 2023年7月

一个蓝色的清晨,清凉的空气,弥漫在格桑花盛开的山谷。

沿着长长的溪沟,扎西陪我朝村子里走去。

浩瀚的蓝天停留着朵朵白云,如几万年前一样清澈而透明,不着纤尘地映在水中,心灵也变得一清如水,流溢着一种让人眼睛湿润的、古老而宁静的幸福。

森林、峡谷、田野、草地和整个村寨笼罩在晨光里,一片静谧,仿佛还在梦中。

我怀疑自己是武陵人,来到了神秘的桃花源。

上甲斗村在甘孜州色达县杨各乡,是一座海拔3500米的云上村庄,像一位绝世美人,躺在绵延起伏、鲜花缤纷的山谷里。

忽然,一声清异的长啸,打破了寂静,山鸣谷应。我惊喜地望见,一只苍鹰从天际盘旋而下,掠过树梢,惊起一群全身黑羽的乌鸦,“呱呱”地嘶哑着嗓音,扑腾着翅膀逃遁。那边,几头棕黑色的牦牛立在水中,悠然自在地沐浴。一切如此喧哗,又如此安静。所有的声音都是天籁。我闭上眼睛,感动地谛听着。

沿途随处可见拔地而起、高耸入云的藏房,或屹立于山头、村口,或掩映于树林,或紧依于溪边。远望形如寨房,又似平顶的碉楼。

甚至,我感觉它不是房子,而是一种立体的景物,背衬着广袤无垠的蓝天,像古老的雕塑安静地矗立,与大地山川融为一体。

“这些房子远看像碉堡,近看是房子,所以又叫碉房。”扎西微笑地解释。

这里的碉房大多有石头垒砌的低矮围墙,开放式宽敞的四合院落,每座楼房的每面墙上开着三四扇小窗。整个房子建筑都是风格统一的石木结构,平顶式屋顶,高有数丈,一般三四层,四四方方,像碉堡一样稳稳地耸立在蓝天和青山之间,看上去如石刻的雕塑,极具建筑的美感和质感,简洁、古朴、粗犷、厚重,与大地浑然一体。

碉,在一千八百年前的汉代称为“邛笼”。古羌人“依山而居,壘石为屋,高者至十余丈”,能防御侵袭,易守难攻。在四川的横断山脉羌族和藏族聚集地最为密集。藏语称碉房为“卡尔”或“宗卡尔”,堡寨的意思。

藏族碉房历史悠久,有人住的地方就叫碉房,它至今仍然保持早期堡寨的特征,保留了传统方碉的造型,是藏族古老而独具特色的传统民居。

本文刊登于《环球人文地理》2023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