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泄密者,“美国最危险的人”
作者 陈佳莉
发表于 2023年7月
埃尔斯伯格复印并整理的部分文件。
1973年4月12日,埃尔斯伯格在洛杉矶作证后接受媒体采访。

1969年底的一个晚上,丹尼尔·埃尔斯伯格手提装满绝密文件的公文包,步履匆匆通过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莫尼卡市兰德公司的哨岗。接下来几个星期,他分多次带出去一包又一包的文件,并一页一页地做了复印。

大概一年半以后,这份长达47卷、7000页的影印资料,一字不差地出现在《纽约时报》上。

举世震惊。

这份文件披露了美国政府长期以来关于越南战争的谎言,一时间反战浪潮风起云涌,美国不得不提前结束越南战争,同时也为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下台“埋下了一颗种子”。这就是美国历史上的“五角大楼文件”泄密案。

泄密案主角埃尔斯伯格改变了美国历史,也将自己推向了被告席,一度面临115年监禁。虽然最终他被免于起诉,后半生却一直被当局视为“美国最危险的人”,难以再有作为。但同时他也像一盏灯塔,为斯诺登、曼宁、阿桑奇等后来者指明了方向。2023年6月16日,埃尔斯伯格因罹患胰腺癌去世,结束了他追求正义和真相的一生。

为越战真相震惊

埃尔斯伯格的故事在2009年上映的纪录片《美国最危险的人:丹尼尔·埃尔斯伯格和“五角大楼文件”》中有所描述。这部电影在美国西海岸的首映地,恰好距离位于圣莫尼卡市的兰德公司总部只有几个街区。兰德公司是泄密案发生时埃尔斯伯格的雇主。他派学生拿着传单去邀请前同事们观看影片,但老相识们都没有出现。该片最终获得2010年奥斯卡奖最佳纪录片提名。

在邻居和同学眼中,出生于1931年的埃尔斯伯格从小内向,但很有天赋,尤其擅长数学和钢琴,记忆力超群。悲剧深深笼罩着他的少年时期。1946年,埃尔斯伯格的父亲开车时打瞌睡,造成车祸,导致他母亲和妹妹去世。

1962年,埃尔斯伯格从哈佛大学毕业,其博士论文为《风险、不确定性和决策》。他在论文中提出了著名的“埃尔斯伯格悖论”,这被视为决策论和行为经济学领域的里程碑,至今仍被广泛引用。

毕业后,埃尔斯伯格先在兰德公司任战略分析師,后来他又进入美国防部工作。越战期间,他被派到美国驻南越西贡大使馆,实地评估越战形势。但不久之后,他就因患肝炎回国。

1971年,埃尔斯伯格对媒体发表讲话。
越南战场上的美军。

1967年年末,埃尔斯伯格回到兰德公司,负责撰写一份由时任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委托的绝密报告。一年多后,这份包括3000多页分析、4000多页原始档案的《美国对越南1945—1968年间决策历史》完成。这就是改变埃尔斯伯格一生的文件,史称“五角大楼文件”。

真相令埃尔斯伯格深感震惊。文件揭示了上届政府高官如何为了政绩一步步将美国拉向战争,揭示了越战导致100万越南人和5.5万名美国士兵丧生的事实,还揭示了继任的尼克松政府是如何继续欺骗美国公众、掩盖战争真相。

作为一名曾在前线出生入死的越战亲历者,埃尔斯伯格深知战争的残酷。他认为将内幕公之于众,是让美国撤出越战的最快方式。

本文刊登于《环球人物》2023年1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