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全集》编校商榷
作者 萧跃华
发表于 2023年7月

古人称“校对”为“校雠”,又说校书如扫落叶旋扫旋生,足见校对工作很难做到万无一失、尽善尽美。但如果不以“仇人”的态度去攻克这个堡垒,尽最大努力减少差错率,好书也会变为不好的书,使人兴趣索然,不堪卒读,甚至导致歧义而误读。《博览群书》“错了吗”专栏的开设,目的就是希望有敬畏心的读书人,有事业心的出版家,有责任心的编辑者,大家都来重视图书校对工作,共同为正确使用汉字,纯洁祖国语言,减少图书差错,进一步提高出版质量添砖加瓦、奉献力量。

专栏秉承与著者为善、与编辑为善、与出版社为善的原则,重点关注国字号、省字号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就事论事,对语言失范、逻辑不顺、违背常识等阙误提出商榷意见。稿件全凭质量,不存成见,不搞派性,不看名位,不作交换,要求语言清新,文风质朴,融准确性、权威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当然,这个争鸣平台中的有些差错可能并非硬伤,而是见仁见智,各有所据。唯愿各界关注并商榷,则于中国出版益莫大焉。

——栏目主持人?萧跃华(北京日报社副社长)

《博览群书》杂志拟开设挑错专栏,北京日报社副社长萧跃华先生应邀主持此事并“以身试法”,请求对他的文字不吝“吹求”。勇哉,我们的编者!“无错不成书”,已成为我们行业编者作者的“顽疾”,此栏目之设,或有小补焉。

——刘梦溪(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我喜欢苏东坡其人其文,欣闻中华书局出版《苏东坡全集》全八册(2021年5月,主编曾枣庄、舒大刚,责任编辑熊瑞敏、刘树林、王守青、胡香玉、周梓翔、张舣方),立马从万圣书园抱回一套,铺展书斋,摩挲饱览——装帧考究,印刷精美,简体横排,省略注释,字大行疏,赏心悦目,激发了我无所畏避的阅读兴趣,集中两个多月时间(不分八小时内外)从头至尾通读一遍,逐卷用毛笔写下两三百字的读后感,然后扫描、打印、整理了16万多字的读书笔记,了却了多年夙愿,致敬中华书局,感谢主编和责任编辑。但也发现白璧微瑕。五一长假,翻出家藏其他四种版本,重点对全集第五、六卷《东坡题跋》内容进行互校,现就三类问题择其要者罗列如下,就教于全集主编、责任编辑和读者诸君。

其一,繁简杂陈问题

古籍出版由繁体竖排改简体横排,方便了没有接受繁体字教育的读者阅读。但通假字、异体字在没有注释的情况下如果不同步简化,可能会给读者带来疑惑。

《跋〈石钟山记〉后》:“钱唐、东阳皆有水乐洞”,“唐”同“塘”。

《书罗浮五色雀诗》:“海南人则谓之凤皇”,“皇”同“凰”。

《题子明诗后》:“眉之蟇颐山观侯老道士”,“蟇”同“蟆”。

《题张子野诗集后》:“懒同胡蝶为春忙”,“胡”同“蝴”。

《评杨氏所藏欧蔡书》:“杨君畜二公书”,“畜”同“蓄”。

《记樊山》:“遇大风,柂师请所之”,“柂”同“舵”。

《又跋汉杰画山》:“看数尺许便卷”,“卷”同“倦”。

《杯柈舞》:“柈”同“盘”。

《书赠宗人镕》:“书此以遗生,不得五百千,勿以予人。然事在五百年外,价直如是,不亦钝乎?”“直”同“值”。

本文刊登于《博览群书》2023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