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山东日照东夷小镇。
早晨,我在一棵树下读它的繁盛。
疫情起起落落,小镇的早晨也懒散了许多。鸟儿醒来多时,脚步才零星渐起,锅碗杯盘以不同的声音开启了欢迎辞。
來回走上两遍,发现,在一些现代时尚元素的店铺中,历史的痕迹无处不在。龙神庙、财神殿、书院、戏楼、纪念馆。一些生命并不生存在原始的土壤中,如今,借镇生存,必有设计者的用心考量。看来,小镇是有使命的。
问过“簋街小吃”的主人,才知小镇的前身是一个叫董家滩的小渔村。小镇刚满5岁,相当于一个幼童的年龄。但对于小镇,这个年龄已是“神童”。小镇的缔造者睿智,仅“东夷”这个词就让人的思路从小渔村进入另一种秩序,或者说进入一段历史的再现或遐想中。日照的诸多元素住进小镇,“东夷”就是来负责安抚历史的情绪的。它有能力让历史颤抖的双肩平稳下来,保持呼吸均匀,表情淡定。再佐以现代节奏明快的现场感,小镇的表述才能自然、流畅。
二
“东夷”的话题说来话长。必须历史出面。
把中国的历史往前翻,看到夏商周时可以慢下来:“夷”出自夏代,与华、夏并称。是历史的元老呢。东夷,古时中原对东方各部落的统称。
东夷文化,传说中的人物都参与和创造过历史。太昊、少昊、蚩尤、舜。或许,这些人物的出现会为历史的枯燥和简单增加些审美情趣和层次感。太昊,人文始祖伏羲,人面蛇身,创立了中华民族的龙图腾。他为人贤明,创造了文字、嫁娶制度、乐器、八卦等七大发明。少昊就是传说中的白帝,中国五帝之一,司秋之神,皇帝的后人。少昊设立“二十四鸟官”制,用凤凰做总管,燕子做司分,伯劳做司至,青鸟做司启。让东夷人的鸟图腾可以按图索骥。
犁耙从东夷人的手上走进田野。猪狗学会了服从。精美的石器、骨器、陶器问世。他们的进步让哲学有了抛头露面的机会,也让野性与文明抬头相望、慢慢靠近。到龙山文化时期,东夷人烧制出一种薄胎蛋壳陶,薄如纸、明如镜、黑如漆,成为驰名世界的“龙山黑陶”。
是不是觉得委屈了“东夷”?它在先祖的历史上大刀阔斧地行走,进行各种神旨的改革,如今,屈尊在一个小镇,大材小用了吧。东夷小镇必须以各种形式进行转换才能适应当前的变化,折辱、摧藏、虚无、抽象,才能对得起“东夷”的名气。东夷人,无论图腾是龙、是鸟还是其他,无非是想让后人记住,祖先创造的各种文明像阳光一直照耀着这片土地,从未离去。东夷小镇必须一步步剥离掉事物的表面,像果实从内核里一层层脱离,用正在进行的变化演绎着曾经的变化。它有成为日照时间载体的担当,有能力成为日照的时间容器。
三
日照,因“日出初光先照”(1672年版《日照县志》)而得名。周为莒地,秦属琅琊,汉置海曲,唐宋属密州,元祐始有日照之名。无论作为地理名词,还是动词词组,那束光都不能小觑,日照,能突入到历史的纵深地带并使之开阔。
我来得不巧,连续两天,都没能跟海上那轮跳跃的橘红色光见上一面。想来,日出是一个涅槃的过程。它需经历与黑夜厮杀,与藏在黑夜的星辰、大海、啼哭、微笑、暧昧或庄重搏斗,才可一次次重生。它在努力塑造一轮新日,一轮新日下的天空、大地和生灵。它唤醒海,然后是城市、街道和那些住满小镇的人与鸟。在这儿,人们对太阳形成崇拜才更合情合理。
《山海经·海外东经第九》中说:“下游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汤谷就是太阳初升的地方,可见,日照就是太阳神的诞生地。
“祭太阳”是日照人从远古就流传下来的一项民间祭祀活动。1976年,莒县陵阳河遗址出土的大口尊,尊上与“日”有关的符号让这些每天“上班就是上坟”的专家终于喜形于色。有人说符号是“日月山”,有人说是“日云山”“日鸟山”。这个简单的符号,却不能简单地解读,像历史的矿藏里发现了更为稀有的金属,让中国的文字始于甲骨文龟壳上的说法被打破。对符号的解读虽然专家们意见不一,但陶片足足把中国文字的历史往前推了一千五百多年,这是事实。文字能知天时地利之态,能知人和之情。这个符号一现身就身价倍增——文字的始祖。
尧王城遗址以南的天台山,是东夷先族、中华民族的太阳神羲和祭祀太阳神的圣地,也是东方太阳文化的发源地。天台,这样理解更易接受:通往上天的台阶。沿阶而上,能接近太阳,向太阳表达敬仰和感恩。
每年农历的六月十九日,便是当地的太阳节。这天,人们把新收割的麦子做成太阳形状的面饼,供奉给日神,感恩它对生命的不离不弃。
我没有亲见太阳节的盛况,但能想象日照人对“东夷文明,起始之光”的敬畏。人群攒动,呼声起伏。节日在文明圣火、观天测日、四季花引、羲和浴日中走向高潮,歌曲、舞蹈、旁白,大人、孩子,太阳色服饰,太阳型舞台,日照人的信仰,在一年一年的崇敬中聚成头顶的光、人间的气。
四
说到时间,日晷早就等在那。窃喜,在这个小镇,可以完成一个心愿:穿越,并且是同时穿越多个朝代。
小镇东侧,广告牌凹进的一块草坪上,一尊日晷在石基上泛着幽深的光,南高北低悄然矗立。这是一款赤道式日晷,据考,这种款式发明于中国。所以,它有资格摆出傲娇的姿势清高一会儿。晷面被子丑寅卯等十二兄弟均分,古铜色的晷针毫无邪念,指向北天极。“日”自然是太阳,“晷”代表“影子”。也就是说,只有太阳的影子才能成就日晷对时间的承诺。
把时间的指针拨回到三千多年前,有一份惊喜呈上:这里的先民已掌握了用日出日落判断时间的技巧,并用于耕耘和出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