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白山,万物共生
作者 李相奎
发表于 2023年6月

白丁香与寿带鸟

还没走到白丁香树旁,就闻到白丁香浓郁的花香味。长白山还有毛丁香,毛丁香也叫巧玲花、雀舌花,它们往往生长在山崖上,而白丁香喜欢河岸或林子边缘和针阔混交林。

白丁香是落叶小乔木,毛丁香属于小灌木,身高相差五六米。

我走近的这几棵白丁香在林内,高约六米多。它们的花期很长,花序大而美丽,香气浓郁,可以提取芳香油。我从草地捡起一朵白丁香花,它的花冠四裂,花冠筒比较短,略比萼长,花丝细长,约比花筒长出两倍。我送花朵到鼻前闻一闻,花香有刺鼻的浓烈,我赶紧拿开。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我在《中国科学美容》杂志工作三年多,接觸了专门提炼各种植物精油的广州陈香兰女士,对很多芳香精油有一点了解。白丁香的含糖量和多种营养元素对身体皮肤有滋养、美白的功效。另外,它还可以医治皮肤真菌感染,对粉刺、雀斑、痤疮以及烫伤、刀伤、虫咬等亦有非常好的功效。也许很多人还不知道,白丁香还能使秀发维持潮湿光洁,防止掉发。

有时候我在林中被蚊虫叮咬,或被荆棘刮伤手背,如果附近有白丁香,我就会用它的花朵擦搓伤口处,止痒和消炎的作用很好。在东北,我知道白丁香树应用于建筑、家具和细木工中。

离开白丁香树,继续朝林中走。感觉附近鸟儿的歌声比较少,也许是我的到来影响了鸟儿的日常生活。我在一处林中的缓坡站住,想确定一下行进的方向。正在我面对森林踌躇不前时,从东边的树林传来优美的歌声,这歌声响亮悦耳,还带一点婉转的颤音。这是黑嘴腊咀雀在合唱。它们喜欢结群在一起,一般二十多只,少则也有三五只在一起。

此刻在有点寂静的林中漫步的我听到黑嘴腊咀雀的合唱,就像喝了可以让人神经兴奋的葡萄酒。在我听来,这歌声是森林最美的音乐,我不用靠近它们,就能想象出它们欢乐的样子。它们在繁殖期的歌声就更动听了,因为爱情,它们唱最美的情歌。

合唱在继续。我靠近它们,远远地观察这些“黑头侠客”,至少应该有二十五六只黑嘴腊咀雀在一片树林里一边觅食,一边歌唱。

我想找个理想的地方坐下来观察黑嘴腊咀雀,但视野里出现的一只长尾鸟儿吸引了我。我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地观察这只鸟。它很活跃,在树上跳来跳去,长时间观察后,才记录下它的相貌、羽冠、后颈及前胸是那种金属似的蓝黑色,背部是带紫的深栗红色,腹部及尾下复羽是白色。再仔细观察,发现长尾巴是栗色,中央尾羽特别长,感觉有它身体长度的三倍多。它鸣叫时羽冠耸立,叫声粗糙但激昂洪亮。

我是第一次在长白山遇见这种鸟,特别兴奋。每一次遇见不认识的鸟儿,心情总是非常兴奋。

我从手机翻阅下载过的鸟类图片,经过对比,确定它是一只寿带鸟,而且是栗色形寿带鸟,属于低山鸟。

下午,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跟踪,发现了它筑在树枝上的圆锥形巢。它飞翔的样子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飞行时张翼展尾,长尾摇曳不停,看上去特别绚丽多姿。不一会儿,另一只寿带鸟也飞了过来,从体型上分析,我跟踪的那只寿带鸟是雄鸟。我发现寿带鸟很喜欢在树上跳跃,很少到地面活动,偶尔到草地上,它就显得很笨拙,好像不习惯在地面散步。

森林里天黑得早,今天下午又是多云天气,不到四点森林就暗淡下来,我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寿带鸟。

每当白天发现新结识的鸟类或植物,晚上我都会查阅其相关资料。我发现世界上有多种寿带鸟,除了栗色形寿带鸟,还有白色形和彩色非常漂亮的寿带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寿带鸟是一鸟二吉名的鸟类,“绶带”即“寿带”。“绶带鸟”之名不知何时开始出现,主要是借用它“寿”字的谐音,用于“授”予别人荣耀和吉祥吧。但大家更喜欢称它为“寿带鸟”。这种鸟的两种象征意义都与其称呼有关:称之为“绶带鸟”,象征官运亨通;称之为“寿带鸟”,象征长寿。

寿带鸟的长寿寓意不是空穴来风。一般小型鸟在野外寿命都是3~6年,而寿带鸟在野外平均寿命12.5年,最长记录13年。寿带鸟也常被用作我国古代吉祥图案纹样。因有“寿”字,常与蝙蝠合用,称作“福寿双全”,或者与蝙蝠、如意组成图案,称为“福寿如意”。

总而言之,寿带鸟在人们心里是一种吉祥的鸟。

连续两天,我都去那片树林观察寿带鸟。我坐在隐蔽的地方,看着它们的鸟巢,倾听它们洪亮的鸣唱。在它们离开鸟巢去稍远处时,我就记录下它们喜欢吃的食物——应该有昆虫和蝇类。由于距离远,我看不清它们扑捉到的食物。动物志上告诉我,它们也吃蜻蜓、松毛虫、天蛾、蝗虫,兼食少数植物性食物。

此刻,树林显得安静。我抬头看远方,天空一片湛蓝,一尘不染,没有云朵。感觉蔚蓝的天空好像缺少了点什么。当寿带鸟飞回来时,我恍然大悟,鸟类是天空的精灵啊!它们象征着自由和美丽,是蓝天白云的天使,也是森林的传奇诗篇。人类应该爱护每一种鸟,因为每一种鸟都具有非凡的演化历史和进化故事,像人类一样可以追溯到数百万年前,甚至更久远,这是大自然创造力的鲜活例子。

鸟儿大战松毛虫

我厌恶地看着一只松毛虫在树枝上爬行,希望有天把松毛虫消灭才好。

有时候还真是心想事成。突然出现一只鸟,一口叼起松毛虫飞向别处。从身影看,应该是白脸山雀,学名大山雀。我喜欢叫它白脸山雀,觉得这个名字充满想象力,让我常常想起变脸艺术。

白脸山雀的头顶及后颈部如金属发出的那种蓝光的黑色,上背黄绿色,下背至尾上复羽是蓝色,背与颈的黑色间隔以白色狭形横带。在长白山鸟类中,它应该是朴素的鸟儿。白脸山雀是著名的益鸟,它主要取食松毛虫等林业害虫、农作物害虫,是生物防治的益鸟。

我喜欢白脸山雀、黑枕黄鹂还有杜鹃这样的鸟儿,它们都在吃我在森林里比较恐惧的松毛虫。我第一次看见漂亮的黑枕黄鹂吃松毛虫时大吃一惊,这么漂亮的鸟儿也吃看着让人毛骨悚然的松毛虫。在森林里漫步,我比较恐惧蛇、草爬子、松毛虫等,植物有蛰麻子草。

可能很多人知道,松毛虫有毒,它不仅对植物有害,对人类也有害。松毛虫食害松类、柏类、杉类等树种,是危害较大的森林害虫。它咬食过的树叶,人们如果不小心触碰的话,毒素会进入到皮肤中,造成局部疼痛、刺痒,甚至会伴有低热、乏力、头疼等症状。

我从坡下走到向阳的坡上,这里有很多松树,也间生落叶乔木。我站在一棵幼松前观察,竟然也发现了两只松毛虫。我在焦虑中看见杜鹃在附近的树上,仔细看去,它在吞食松毛虫。我是第一次知道杜鹃也吃松毛虫呢。看来我真是孤陋寡闻啊。

随着树林气温升高,我看见附近的鸟儿越来越多。有白脸山雀、大杜鹃、黄鹂,在一棵落叶松树上和其他树木上,我竟然还看见了沼泽山雀、白鹡鸰。

我很欣慰,原来这么多鸟儿在保护森林呢!不要小看了松毛虫的危害。松毛虫又名毛虫、火毛虫,古称松蚕,共有 30 余种,我国分布就有 27 种,是松毛虫种类最多的国家。我国最早的记载见于广东《龙川县志》:“明嘉靖九年(1530年),大旱连年发生,毛黑,食松叶尽而立枯,作茧松枝上,冬末乃化尽。”

在另一片树林,我看见红尾伯劳与白鹡鸰一起作战。它们一边欢呼雀跃,一边消灭松毛虫。后来黑枕黄鹂也加入进来,让我目睹了鸟儿与害虫的大战。在一株落叶松树上,我还看见几只黑喉石鵖活跃在树上,它也是森林的益鸟。

今天最惊喜的发现,就是重新认识了相思鸟。过去,我仅仅是从爱情的角度解读相思鸟,今天才发现它也是捕猎松毛虫的高手。

我能清晰地看见它蠕动着喉和上胸的玫瑰棕色,灵巧地在树上从容不迫地捉虫吃。这时,白脸山雀来到了相思鸟同在的一棵落叶松树上,两只不同类的鸟儿互相鸣叫几声,就和睦地各自捉虫。

都是与松毛虫搏斗,白脸山雀明显比相思鸟动作干净利落。它对松毛虫毫不留情,捉住松毛虫后,一只爪子按住猎物,在树杈间就截肢了松毛虫。而相思鸟性格温柔,动作不那么凶猛,它总是小心翼翼地在树枝间扑捉松毛虫,有时候还左顾右盼,东张西望,感觉食欲不是很强。

本文刊登于《美文》2023年1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