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寻苏踪
作者 陆林深
发表于 2023年5月

公元1101年3月,苏东坡从海南儋州北归准备到常州养老,五月途经镇江金山寺,写了一首词:“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时离他生命的终点仅存两个月了。他回首一生,纵然忠义填骨,却几起几落,一贬再贬。先贬黄州,再贬惠州,又贬儋州。这时他心如死灰,身如没有绳栓的小船,随风飘荡。若有人问:“东坡先生,你这一生的功业建在哪里啊?”他苦笑回答:“那就在黄州、惠州、儋州啊!”东坡做过礼部尚书、祠员外郎,做过多地的知府,那都不叫功业,这才叫功业呢?东坡这个自嘲的回答,显出他一贯自我解脱,自我调侃的风格,豁达中带着无限的讽喻。

惠州的西湖一点不比杭州西湖小,惠州西湖上的苏堤,一点不比杭州西湖上的苏堤差,我就从这里开始寻找苏东坡在惠州的踪迹。

苏堤是苏东坡来惠州后体恤百姓涉水之苦修的桥堤。东坡“捐腰犀以倡其役”,他把自己一条犀牛材质的腰带捐出去,倡导并协助僧人希固修筑西新桥,后来西新桥和东新桥同时竣工,成了惠州全城百姓的大喜事,东坡赋诗记叙了当时庆祝的盛况:“父老云集,箪壶无空携、三日饮不散,杀尽西村鸡。”老百姓喜悦感激的心情发自内心。古今苏堤,横卧碧波,月影入湖,有诗赞“人在苏堤千顷边,可知月在此间圆。”东坡也有句:“正似西湖上,涌金门外看。”足见东坡是把惠州西湖与杭州西湖一般看待的。

苏东坡是1094年10月2日抵达惠州的,在这之前和之后,一路上他几乎没闲着,就和老百姓交上朋友,他在《十月二日初到惠州》诗里说道:“仿佛曾游岂梦中,倾然鸡犬识新丰,父老相携迎此翁。”他觉得这里仿佛来过,那些鸡犬也都认识,父老乡亲互相牵着手一起来迎接他,这好似常州万人空巷跑到运河边一睹东坡风采那股追星劲。

东坡在惠州结识了大量平民朋友,他过荔枝浦时:“水北老人”邀其“君来坐树下,食饱携其余”叫他坐在荔枝树下只管吃,吃不掉的全带走。他和罗浮道士邓守安成了好朋友,一起商议引水入广州城,解决一城人饮咸苦水的问题。他敬佩隐者吴子野品行高洁,1096子野来惠州时,东坡留他住了两个月。他和隐士李光道真情意切,李光道收藏保存了他不少书迹,东坡再贬儋州时李光道随送他一百余里,深挚感人。他和卓僧人要好,书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长卷付他石刻。他喜识贫而至孝的翟逢享秀才,翟秀才常来对饮,彼此坐列无序,融洽无间,东坡要和他“筑宅为邻”写诗云:“梦与邻翁言,悯然怜我衰”两人友谊成为千古佳话。

苏东坡在惠州交朋友,与他在惠州的酿酒密不可分。宋代岭南无酒禁,人多饮酒抵御瘴气,东坡以民间秘方亲自酿造并撰写大量诗文,总结经验,推介酿制技术,有《酒经》《酒子赋》等诗篇,东坡在惠州酿的酒,有《岭山万户春》《罗浮春》《桂酒》《真一酒》等等,东坡有一篇记叙他交友和酿酒的绝妙文章,说得极有趣。他说:“闲居未尝一日无客,客至未尝不置酒”他说没有一天不来客人,而客来没有一天不喝酒。我饮酒一天也不过五合,然而喜欢看客人喝酒,看他们那兴高采烈的样子,我心里就高兴,你们不知道我心里快乐过瘾的滋味胜过客人呢!我特别喜欢酿酒,人们问我,你自己又喝不了多少酒,为什么要酿这么多酒?你这不是劳累自己,全给别人忙乎吗?苏东坡却笑着说,喝酒的人没有酒就扫兴,我看了也纠结,我为他们能有酒喝,这是我本来想做的事啊!

惠州的“斗茶”自唐朝以后就成一方風俗。

本文刊登于《翠苑》2023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