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怀玉(1747年-1823年),字映川(或印川),又字亿孙(或亿生),号味辛,又自号馝柯居士、舣舟亭长、栖园、小聚沙庵主人等,晚号收庵。时称味辛先生或收庵先生。江苏武进(今常州市)人,名列“毗陵七子”。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高宗南巡,召试赐举人,授内阁中书。出为山东青州府海防同知,署登州、兖州知府。李廷敬延葺《宋辽史详节》,阮元、伊秉绶延葺《扬州图经》。晚主江苏通州文正书院、陕西关中书院、浙江湖州爱山书院讲席。着有《亦有生斋集》《亦有生斋续集》《收庵居士自叙年谱略》等,有“毗陵文献”之称,在诗、词、古文、骈文创作,诗学,文献整理与刊刻,古籍收藏等方面皆有建树。
作为乾嘉著名文人,赵怀玉的交游活动与其文学、学术成就关系密切,本文拟以赵怀玉与常州钱氏家族成员交游为例,聊作探讨,抛砖引玉,以期求正于大方之家。
与钱维城的交游
钱氏家族作为常州望族,累世通显,怀玉《崔恭人钱氏权厝志》云:“吾郡钱氏,自明万历以来,名德相望,迨侍郎赠尚书文敏公维城以学术致通显,余事擅三绝之目,又尝出使黔中,戡平叛苗,文经武纬,暴着当世。”(赵怀玉《亦有生斋集》文卷十九)由上述可知,至钱维城时,钱氏家声臻于顶峰。
赵氏家族亦为毗陵望族。怀玉高祖赵申乔,康熙庚戌科进士,官至户部尚书兼管钱法堂事务;曾祖赵熊诏,康熙乙丑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擢侍读,充日讲官起居注;祖父赵侗敩,康熙乙酉南巡以生员献颂,召试第三名,议叙知县,历官两浙江南都转运盐使司,兼管浙江清军驿传水利副使道。雍正三年覃恩诰授中宪大夫;父亲赵绳男,由贡生历官刑部福建清吏司郎中,截取知府,以不耐繁剧,未就任。怀玉当乾嘉之时,也是名满天下。同辈友人杨芳灿《赵味辛先生亦有生斋诗文集序》有云:“味辛先生儒林丈人,词坛尊宿,多识前代之载,工为古人之文,海内诵其诗篇,士流奉为矩矱”(杨芳灿《芙蓉山馆全集》文钞卷六),此种评价非过誉之词,如林昌彝诗亦云:“湖山敝屣视云鳞,吴郡诗名赵味辛。”(林昌彝《衣讔山房诗集》卷七)《(光绪)武进阳湖县志》亦作如斯记载:“怀玉以世家,少负重名,交满天下,求文者自远而至。”
怀玉在地方上的交游,多因世家望族的关系,在人际网络上以此联结,日渐扩大,与钱维城的交游可谓典型例证。
钱维城以科举入仕,擅书画,精诗文,名倾天下,(光绪)《武进阳湖县志》卷二十一记载:“钱维城,字宗盘,号茶山,父人麟,语具宦绩。维城长身戍削,目炯炯有光,乾隆十年一甲第一名進士授修撰,洊擢刑部左侍郎,修律例,举其援引歧误者,如残毁人尸、亲属捉奸二条,请改正。复以事主杀贼之例,各省引捕亡律问,拟多未当,疏请更改,均得旨,下部议行。视学浙江,以士子工揣摩,少实学,饬诸生以半年习一经,于按试时核验,士习一变。……丁父忧,回里卒。遗疏入,上轸悼褒恤,加赠尚书,谕祭葬,谥文敏,赐子中铣举人,内阁中书。维城学问精洽,画擅元四家之胜,卓然成大家,所进画册多蒙御题云。”
钱维城极赏怀玉之父赵绳男,据《奉政大夫刑部福建清吏司郎中先考赵府君事状》载:“侍郎钱公维城将举府君最,或病其无口才。钱公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御人口给胡为耶?’”(赵怀玉《亦有生斋集》文卷二十)不过,因钱维城长期仕宦京城,怀玉未得从游,直至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方有近距离接触,怀玉《题钱文敏维城画》有云:“曾侍山翁杖履游,竟无片楮箧中收予独无公画。”(赵怀玉《亦有生斋集》诗卷二十五)彼年钱维城丁父忧居里,里中青年才俊得其识拔扬誉,怀玉亦为其中之一。毕沅序徐书受《教经堂集》云:“近今毗陵钱文敏公以沉博宏丽之才,提倡后学,一时异才辈出,指不胜屈,而七子为最着,惊才绝艳,均齿齐名。”(徐书受《教经堂诗集》)七子者,即怀玉与洪亮吉、孙星衍、黄仲则、杨伦、吕星垣、徐书受,七子是乾隆时期常州地区最负盛名的文人群体。吕振镳《湘皋公行述》则记载了当日钱维城对七子之一吕星垣的提携:“是年(乾隆三十七年),舅氏钱文敏公丁艰旋里,见府君诗文,叹为奇才,曰:‘他日名重天下,科第不足言也。’时里中文人如洪稚存、赵味辛、杨西河、徐尚之、黄仲则、孙渊如诸先生暨府君为七人,称毗陵七子。”(《毗陵吕氏族谱》)钱维城身后文集“同里参阅姓氏”中,有三位“毗陵七子”之成员,即“赵怀玉、洪亮吉、吕星垣”(《续修四库全书》第1442册钱维城《钱文敏公全集》),由此也可一窥钱维城与七子之密切关系。可惜,钱维城本年返乡后,哀毁憔悴而卒。
钱维城留给怀玉的印象,是深具“文经武纬”的,对此,怀玉《为钱孝廉维乔题哲兄文敏公维城画卷》一诗,有形象写照:
“尚书天人流,鸣盛和笙镛。余事及六法,苦诣追南宗。目无元四家,肯学王司农谓麓台。云烟不在眼,邱壑蟠其胸。西清多暇日,北苑空前踪。至尊叹奇绝,佳手惊未逢。当其下笔时,寸缣逾寸琮。尚书意不满,小艺其何庸。殊方偶小蠢,蛮触争戈锋。诏谓尚书行,单骑清传烽。浃旬传露布,逾月争输賨。裴公下淮蔡,马卿定笮卬。临机独游刃,尊俎有折冲……此图作丙戍,儤直恩方浓。淋漓足元气,萧瑟含秋容。持将赠弱弟,想见埙箎雝。余交孝廉久,昕夕镇过从。缅兹典型在,况以世好重。三绝古所羡,二难今独锺。抚图增昔感,得句无欢悰。安能从君乞,并翦分吴淞。”(赵怀玉《亦有生斋集》诗卷五)
本诗可见怀玉对钱维城画艺极为推重,并对其“临机独游刃,尊俎有折冲”之“武纬”也极为钦敬。“武纬” 之事,指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钱维城至古州平苗民香要之乱,事见《清史稿》卷三百五钱维城小传。怀玉此诗作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距钱维城之卒已有两年,故而怀玉云“抚图增昔感,得句无欢悰”,也见对乡邦先贤的敬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