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预期寿命差距为何越来越大?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中心周脉耕团队,南京理工大学循证社会科学与健康研究中心柏如海、拜争刚团队等在《柳叶刀》期刊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预测显示,预计到2035年,我国平均预期寿命将达到81.3岁,其中女性为85.1岁,男性为78.1岁。
研究发现,中国女性和男性的預期寿命差距,预计将从2019年的6.2岁增加到2035年的7.0岁。到2035年,除西藏、吉林和贵州外,其他省份平均预期寿命的性别差异都将增加。
4月8日,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南京理工大学循证社会科学与健康研究中心副教授柏如海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的预测结果显示,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大概率能够完成预期寿命增长目标。全国预期寿命的稳步增加与各年龄段死亡率的降低有关,如婴儿死亡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也与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和肿瘤死亡率的下降有关。”
此外,研究认为未来大多数省份预期寿命的增长将得益于老年人预期寿命的增加。“因此,守护好银发一族的健康,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是延长预期寿命的方式之一。”柏如海告诉记者。
为何男女寿命差距越来越大?
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胡洋2022年在公众号刊文表示,我国的女性预期寿命高于男性,无论在哪一个年龄段,男性的全因死亡率都高于女性,相应的,男性的平均寿命也低于女性,近年来这个差值更大了,倒不是说男性寿命缩短了,女性变长了,而是大家都增长了,但女性增长的更多,这是为什么?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比如男性生活压力更大、应酬更多、平时抽烟喝酒等影响健康的生活嗜好更频繁。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人生与伴侣》2023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