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每个孩子身上都继承了其父母的部分基因,基因决定着人的性状,因此在各个方面,孩子往往与父母很相像。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孩子并不是父母两人性状的简单相加,而是有所偏向的,那么孩子究竟长得更像爸爸还是妈妈呢?
谁传给孩子的基因更多?
我们知道,大部分基因储存在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人类孩子会分别继承父母的22条常染色体和2条性染色体。照理来说,来自父母双亲的基因数目应该是均等的,但实际上,无论男孩女孩,他们从母亲身上获得的基因都更多一些,因为还有一小部分基因隐藏在细胞质的线粒体中。
精子在与卵细胞融合之前,在漫长的游动过程中就已经将它的细胞质消耗尽了,受精时精子可算是“净身入户”,着床前,受精卵完全依靠卵细胞的细胞质生存。因此,由受精卵长成的孩子,他/她的线粒体基因完全来自母亲。研究表明,线粒体基因的变异与二型糖尿病和帕金森病有关,这些疾病更可能从母亲那里遗传。
除了线粒体基因外,来自母亲的X染色体也比来自父亲的Y染色体体积更大,X染色体包含上千个基因,Y染色体的基因则不足百个。因此,相对男孩,女孩身上来自母亲的基因又要更多一些。X染色体上有一些隐性致病基因而Y染色体上没有相关的抑制基因,所以这类疾病在男孩身上较女孩多发,比如红绿色盲症和血友病等。
基因越多,优势更大?
既然母亲的基因在孩子身上数量更多,是不是说孩子应该更像母亲呢?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孩子的许多性状是由多个基因决定的,且这些基因通常分布在不同的染色体上。2012年,来自荷兰的一个科研团队做了这样一项研究,他们收集了一万个欧洲人的脸部肖像照并进行了核磁共振扫描,从中抽象出九个面部特征,然后寻找他们身上和这些特征有关的基因突变。最后,科研人员找到了5个对脸型有显著影响的基因,这些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常染色体上,既可能来自父亲,也可能来自母亲。除了这5个基因外,可能还有数百个基因与相貌相关,环境对相貌的影响也很大,因此,单相貌来说,孩子更像妈妈还是爸爸很难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