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国,人人都是美食主义者
一提到法国的美食,人们便会想起鹅肝、葡萄酒、面包和奶酪,然而法国的美食世界,除了精致的食材、高超的烹饪技巧之外,还披着一层文化的面纱。
2010年,法国美食传统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文化遗产,并被认为是一种社会日常习俗,比如用来庆祝出生、结婚、纪念日、相聚等个人及团体生活中的重要时刻。法国美食背后所体现的,是法国的社会人文气息,以及法国人对待生活的态度。
早在中世纪,当欧洲文化还是多种古代文化相融合的产物时,文艺复兴渐渐内生出一种对于物质的藐视。然而,吃喝作为最基本的感官体验和物质享受,也亟待确立一种自身的文化地位。这种趋势的演化,对于从来不缺乏文化底蕴的法国人而言,倒不是什么难事。
在法国,有一个叫萨瓦兰的奶酪品牌,读过巴尔扎克的人或许都知道,被这位大文豪所极力推荐的萨瓦兰,除了是一名作家,还是一名美食家。1825年,萨瓦兰出版了《好吃的哲学》,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将美食当成哲学素材来研究的作品。
一直以来,法国人除了会制作各种赏心悦目的美食,以及在餐桌上侃侃而谈烹饪的方法外,他们对于美食的思考,也从未间断过。在法国,似乎人人都是美食主义者。
实际上,法国的美食文化,从13世纪最早的食谱书《料理大全》开始,便逐渐形成了有迹可循的脉络。比如可丽饼的食谱出现在1393年的《巴黎食事》;1651年,德拉瓦汉的《弗兰索瓦料理》正式将法式料理与中世纪料理区分开来,强调酱汁与食材风味;1903年,埃斯科菲耶的《烹饪指南》,成了20世纪法国高级料理的指标。正是因为这些食谱的存在,法国美食才能作为一种传统流传下来。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人生与伴侣》2023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