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三国:争雄镇边两不误
作者 资中军
发表于 2023年7月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东汉末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凭借“天府之国”的险要地势割据西南,孙权占据东南之地称霸一方,魏、蜀、吴频繁互相发动战争,意图兼并另外两国,一统天下。

中原政权动荡时,边疆游牧民族往往会趁机入侵,比如秦末匈奴的崛起,西晋八王之乱后的北方少数民族南迁。但是,在史料上我们却很少看到三国时期的外族入侵记录,这是为什么呢?

灭南匈奴

西汉初年,北境匈奴的冒顿单于把汉高祖刘邦围在白登七天七夜,逼得刘邦给单于阏氏送礼示好,利用阏氏的“枕边风”才得以逃脱。但匈奴在经过西汉、东汉不断的征讨之后,早已分裂为南、北匈奴,北匈奴不断西迁,南匈奴则归附汉朝,偏安于东汉北部边郡。

东汉后期,南匈奴内部反汉和亲汉势力矛盾激化,不过,由于单于支持汉朝统治,所以南匈奴内部的反汉斗争往往被单于出兵协助汉朝镇压。但在公元187年以后,南匈奴成为骚扰边境的一股“恶势力”。

起因是公元188年,汉朝朝廷征发南匈奴兵配合镇压反叛的前中山太守张纯,单于命令左贤王率兵出征,但是南匈奴人不愿意,“恐单于发兵无已”,担心频繁发兵打仗导致流离失所,所以,南匈奴内部反汉势力联合杀死单于。他们又害怕即位的新单于於夫罗为父报仇,所以另立须卜骨都候为单于。一时之间,南匈奴竟有兩位单于,并且各有一众部落拥护。於夫罗上京告状,要求东汉朝廷给他确认唯一单于的身份。但此时正值灵帝病死,董卓带兵入京,东汉自身尚且不保,根本无暇他顾。

於夫罗目睹东汉内乱,朝廷无力约束各路军阀,遂与白波军合兵攻打郡县,想要趁火打劫。但当时各地多聚众筑壁自保,於夫罗抄掠无所得,部众受到挫伤,只好在河东郡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停住。其后,於夫罗先后投靠袁绍、袁术,袭杀汉朝的度辽将军耿址,一时名声大振。袁术被曹操打败之后,於夫罗又返归平阳,不久病死,其弟呼厨泉继立为单于。

公元202年,呼厨泉联合并州刺史、河东太守背叛曹操,但是实力太过悬殊,曹操都不用亲自动手,只派出司隶校尉钟繇,就将呼厨泉围困在平阳。呼厨泉当即投降,之后虽然安生了一段时间,但曾经反叛的“黑历史”时常回荡在曹操的脑海中。终于在公元216年,呼厨泉在入朝觐见时,被曹操留在了邺城,令比较顺服的右贤王代行国事,又将匈奴之众分为五部,命汉人为各部司马,去其势,收其权!

当时中原混乱,南匈奴部众缓慢向南迁徙。曹操“恐其户口滋蔓,浸难禁制”,对他的统治构成威胁,对内迁民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政治方面的两个重要措施:吸收上层贵族担任地方官职,使其与部落脱离关系;征调匈奴牧民壮丁,将其编为义从、勇力,分遣各地打仗、驻防,家人迁至邺城,充当人质角色。

此举效果显著,南匈奴在曹魏政权统治下,再也没有能力发动大规模的反叛活动。

北征乌桓

东汉末年,居住在辽东、辽西、河北一带的乌桓族,由于东汉内乱、匈奴分裂而得到发展机会,乌桓首领蹋顿统一了辽东、辽西、右北平三郡乌桓,经常骚扰汉的东北边境。

本文刊登于《人生与伴侣》2023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