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有云:“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如果企业目前的资源难以形成壁垒,难以居高成势,则可采取其他的增长战略,即错位,换成商业理论上使用最高频的一个词就是“差异化”。
诸如酒店行业中汉庭、如家、7天通过差异化在中国开辟经济型酒店获得高速增长,元气森林通过品牌上的差异化成为近5年增长最快的国货饮料,泡泡玛特通过“盲盒+IP+会员”的组合模式,差异化地开辟出新潮玩具市场……事实上,诸多企业都是通过差异化来驱动增长的。
差异化的结构:三层差异
在战略理论、市场学理论中,“差异化”这个词语是出现频次最高的,因为这是市场学和战略学的精髓。但是迈克尔·波特告诉了我们企业要做差异化,却没有告诉我们如何进行差异化。波特在《竞争战略》一书中说:“差异化战略,是将产品或公司提供的服务差别化,树立起一些全产业范围内具有独特性的东西。”实现差异化战略有许多方式:设计名牌形象、设计技术、性能特点、顾客服务、商业网络及其他方面的独特性。差异化究竟指向何种靶心呢?
每个企业都在说差异化,但是企业的差异化战略一落到竞争的棋盘上,就极容易陷入红海,这是一个窘境。因此差异化需要进一步结构化,否则在市场战略中极容易陷入理论与实践背离的境地。
商业理论要落实于本质与情境中,才能“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同样是差异化,在不同企业、不同情境下,其方向并不相同。比如说很多人提到差异化打法,就落实在品牌认知上,但这并不是李嘉诚旗下企业布局差异化的重点,它们恰恰是集中布局资源上独一无二的优势,即资源的差异化。再比如说,我们熟知的哈佛商学院经典案例中的美国西南航空,它在资源上并不占优势(1972年成立时,成熟且利润较高的长途航线已被瓜分完毕),却通过对资源进行差异化的有效组合,进而构成模式上的差异化,以重构商业模式,成为世界航空史上增长最快,利润也最好的公司之一。
企业要建立差异化,可以布局的要素有很多,我想在波特理论的基础上,再推导一个结构性公式:
差异化结构=资源差异化+模式差异化+认知差异化
差异化结构由三个层级构成,即资源差异化、模式差异化和认知差异化。这种差异化布局的优先级顺序是从前到后的,企业布局可取其一,当然如果三个层级全部实现,差异化驱动增长的势力就做到了极致。
差异化公司第一项:资源上的差异化布局
既然谈到资源上的差异化,就必须讲清楚什么是资源。我按照资源稀缺性和资源延展性(即资源是否可以延伸到其他业务领域)两个维度,把资源划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咽喉型资源、杠杆型资源、瘦狗型资源和辐射型资源。
第一种类型是咽喉型资源,稀缺性是这种资源的特质,拥有这种资源相当于占领了行业中的“战略咽喉”,比如医药行业中的原研药、疫苗等,但是可以延展的范围比较小。
第二种类型是杠杆型资源,它亦具有非常高的壁垒,但其特点是延展性强,可以衍生到其他业务中,甚至具备建立生态系统的潜力,比如微软的Windows系统、谷歌的安卓系统等,都属于这类资源。
第三种类型是瘦狗型资源,既不稀缺,也不具备很好的延伸性,比如仿制药,其成分和疗效已经相对公开,此类资源并非不能创造利润,但企业只能通过其他方式如建立品牌来建立护城河。
第四种类型是辐射型资源,虽然不具有很强的稀缺性,但是延展性好,具有杠杆效应,比如机场或者高速公路上的高炮广告位、电商平台,如果要用这种资源形成差异化,关键在于规模效应。

咽喉型资源布局最经典的案例是戴比尔斯控制钻石矿源。很少有人知道,所谓“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让钻石与爱情画上等号的就是戴比尔斯。它通过包装广告的轰炸不断刺激需求侧,同时又在源头端口进行供给侧的控制,形成咽喉型资源的布局,并人为造成供求关系的不平衡,使得钻石价格不断上涨,这背后其实有一只“看得见的手”。戴比尔斯深知,钻石行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对咽喉型资源的控制。19世纪发现的丰饶的南非钻石矿导致钻石的价格直线下降,戴比尔斯于是在棋局上形成人为性垄断——其下设5家重要的子公司,分别管理宝石级钻石原石与工业级钻石原石的统购与统销,并通过投资控股形式在世界各地开采钻石,所产钻石的价值为全球总产值的一半,再通过与主要钻石生产国签订协议进行外围市场收购,成功控制全球钻石90%的供应量,制造“人为稀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