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走红,如何靠佛系营销拿下“90后”“00后”?
作者 吴勇毅
发表于 2023年5月

能让当今年轻人服软下跪,是一个什么地方?能让民众不急不躁排队两三个小时,是一个什么地方?甚至为了“请到”一个物品许多人甘愿“罚站”数小时,队伍从山上排到山下,这又是一个什么地方?这个地方就是普通而又神圣的寺庙。不禁想问,之前冷清的寺庙怎么就成为受这届年轻人欢迎的景点?

佛系营销走红,寺庙成必去的C位景点

继出国游、露营热之后,寺庙成了年轻人的新去处,烧香拜佛、请手串、喝寺庙咖啡、吃素菜,成了新一代打工人的解压方式。

据说,春节期间,雍和宫限流,灵隐寺限购,南普陀预约,“五一”假期期间亦是这样,很多寺庙的门口都排起了长龙。寺庙,似乎正成为当下年轻人旅游休闲、心灵感悟的必去C位景点。

不光是线下,就连线上也不知何时开始掀起一阵求佛风,并快速蔓延到了线上电商平台。炼丹炉大数据显示,今年3月淘系平台上的佛珠、木质手串类产品的销量相比于去年同期增长了4倍多,单月销售额突破了4700万元。在线盘佛珠、敲木鱼、手机烧香等APP下载率第一季度同比大增2倍多。在APP Store上一款名为木鱼-念经助手的APP仅评论便多达47万条。

蜂拥而至的人群让原本清净的佛门变得喧嚣,并成功带火了手串、寺庙咖啡、素食等。其中寺庙咖啡就是一个寺庙佛系营销的经典出圈案例。杭州永福寺、台州龙兴寺、厦门南普陀寺、上海玉佛寺等寺庙的咖啡馆,消费者经常大排长队等候。不同于刻板认知中的景点咖啡,杭州永福寺的慈杯咖啡颠覆消费者观念的同时,又以文化赋能给消费者,成为现象级爆款,走胃又走心,甚至跻身为当地热门网红打卡地之一。

古典与现代、神圣与商业的强烈对撞,极大地挑逗着消费者的神经,并炒热相关周边甚至创意文案。不管是传统的祈福手串,还是工艺摆件,抑或是香囊、书签、布袋这样的有趣小玩意,经常一物难求。另外,法喜寺的文创帆布包上的文案“我佛尽该喜欢你”“工资奖金木牢牢”“脱单天注定”等令人耳目一新,巧妙融合了祈福、提升、涨薪、求缘的系列传统利益点,直击消费者心扉。

本文刊登于《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23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