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组数据让我们产生好奇:知名消费数据分析公司凯度发布的《内容营销平台价值洞察白皮书》显示,2022年有86%的用户在购物下单前曾去不同内容社区,搜索相关产品攻略,以降低风险。
确实,现在的用户下单前越来越谨慎,尤其是在购买高客单价商品时会反复在多个平台做对比。一个残酷的现实是:消费者的决策链路变长了。那么品牌和商家该如何解决在平台种草难、没效果的难题呢?
我们最近发现了一个内容营销的新趋势:KOP(专业意见领袖)。不少新品牌都在用KOP做种草,例如:年赚40亿元的追觅科技,其中有一个核心打法就是KOP,还有不少新品牌靠这套内容营销方法成为行业头部品牌……KOP究竟是什么?为什么KOP会成为内容营销新趋势?品牌商家该如何利用KOP做好内容营销?
下面就来讲讲这几个问题。
什么是KOP?
KOP全称是Key O p i n i o n Professional,中文翻译是专业意见领袖。这个概念的来源,与KOC(关键意见消费者)相似,都由KOL(关键意见领袖)衍生,但因为在内容营销中起到截然不同的作用,而被单拎出来。共性上,三者都是热衷于在社交媒体分享内容的达人或者机构,均有不少粉丝,且输出的内容能影响一部分人的认知和决策。
但与KOL、KOC不同的是,KOP的核心是Professional(专业),强调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分享专业内容。具体而言,相较KOC、KOL,KOP有何差异性呢?
1.互联网时代的匠人
各行各业里,都有沉浸在行业里、专精于某一项技艺的专业人士。过去他们相对默默无闻,在互联网时代,他们凭借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背景脱颖而出。通过图文或视频向大众分享专业的知识,并得到大量粉丝的喜爱。这群人就是所谓的KOP。
相较于KOL和KOC,KOP有如下身份特征:
第一,具备高学历,如人称“毕导”的清华大学化工系博士毕啸天。
第二,从业经验丰富,如靠科普和辟谣出圈的博主@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
第三,在健康、科技、工程、人文等专业垂直领域深耕原创内容。
此外,KOP不一定是某个具体的人,也可以是机构类博主,如@丁香医生这类专业分享健康知识的垂类媒体。通过这些特点,也能发现,一些活跃在不同平台的头部达人均属于这一范畴,例如B站的法律专业UP主@罗翔说刑法;抖音的物理学教授@不刷题的吴姥姥;知乎上这类答主就更多了,比如有10年口腔临床经验的牙医@野生牙医、中科院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博士@OwlLite等。总结起来,KOP可以用互联网时代的匠人来形容他们。
2.以用户思维分享垂直内容
KOL生产的内容以观点型输出为主,内容广泛且适配人设;KOC发布个人体验式内容居多,往往主观色彩强烈,受个体因素影响;KOP则具备丰富的从业经验和知识体系,他们生产的内容相对垂直且专业,通常具备用户思维(内容生动、有趣)。所以KOP的内容以科普为主导,往往针对某一个问题,从底层逻辑出发,拆解事物的本质和原理。
像知乎答主@野生牙医面对口腔问题“手到擒来”。针对“碳酸饮料对牙齿的损害有多大?”这一痛点问题,@野生牙医从牙釉质受损及修护原理分析底层原理,还会结合临床案例分享牙膏选购方法,提出方法解决提问者的困扰。这条回答被上千名用户收藏。
同样是推荐化妆品,KOL强调网红同款,KOC注重消费者体验分享, KOP则会从专业角度去分析化妆品的配方、成分、美白原理,为粉丝指点迷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