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展释放出哪些信号?
作者 赵春璋 武晓威 刘媚
发表于 2023年5月

经过疫情3年的沉寂,重启的上海车展吸引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不只是时隔2年的行业大聚会,更重要的是经过3年的发展,电动化给汽车行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次展出的车型中,超2/3是新能源,占据C位的都是中国品牌。表面来看,各大新能源品牌一片热闹,甚至吸引到海外车企高管自发驻足参观,但里斯战略定位咨询看到的却是虚假繁荣,大部分车企已陷入战略误区,品牌失败已开始倒计时。

比亚迪:令人仰望,但需警醒

从领先时代的刀片电池到超级混动技术,比亚迪通过技术革新引领了汽车品类变革,比亚迪到底还有多少“黑科技”家底,一直非常令人期待。4月10日,比亚迪发布全球首个新能源专属智能车身控制系统“云辇”,会跳舞的仰望U9刷屏全网,重新定义“越野品类”的仰望U8也足够吸睛,再次证明了比亚迪超凡的技术实力。

而在本次上海车展中,比亚迪集团也趁势亮相海鸥、宋L、腾势N7等新车以及仰望品牌,并在展厅中陈设云辇等技术展示、体验区,成为众多车友打卡的必去之地。

比亚迪的成功绝非偶然。新品类是商业世界最重要的变革力量。刀片电池技术开创了更安全的智能电动车品类,超混技术发起燃油车革命,重新定义了超混汽车品类。比亚迪正是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驱动了品类创新,从而颠覆了原有汽车行业竞争格局,令一众对手“仰望”。前有消费者展馆排队,后有保时捷、兰博基尼高管看车,比亚迪堪称上海车展的绝对C位。

然而,在现阶段品牌势能提升、销量节节攀升的背后,比亚迪仍存在品牌战略混乱的隐忧:其一,比亚迪用同一品牌布局超混、纯电两大品类,势必导致品牌认知难以统一,两大品类相互打架,跷跷板效应明显,宋Plus、唐等多款车型混动与纯电销量悬殊。其二,随着各系列旗下产品越发庞杂,比亚迪将面临系列认知混乱的风险,将极大地抬高消费者的决策成本。以宋为例,随着宋L加入宋家族,宋旗下拥有宋L、宋Pro、宋Max以及宋Plus,消费者对宋系列的认知也将逐渐模糊。

品类分化是商业界的必然规律。在新能源发展的上半场,比亚迪得以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成为消费者心智中新能源车数一数二的品牌。但是待到市场竞争加剧,新能源品类走向分化是必然趋势,届时面对众多更具价值的新品类,比亚迪若仍未能理清品牌布局思路,其品类品牌规划不清、系列规划混乱的弊端恐将逐步显现,制约品牌未来发展。

理想:战略抉择艰难,理想遥不可及

从上市初期被全网及行业群嘲,认为理想“不懂技术”,到理想ONE、L9、L8、L7先后火爆,成功领跑新势力,理想重新奠定“理蔚小”(理想、蔚来、小鹏)新格局,同时吸引了众多品牌跟随模仿,加入“冰箱、彩电、大沙发”的行业内卷。探究理想能够成功逆袭的根源,并非外界一直以为的豪华配置堆砌,而是开创了“增程电动车”品类,既能为消费者提供有别于燃油车的电动驾乘体验,也解决了纯电车型续航有限的问题,从而成为消费者心智中“没有里程焦虑”的电动车代表品牌。基于过往里斯对理想汽车消费者的调研,“没有里程焦虑”是消费者选择理想的最核心原因。

对于理想而言,在成功打响上半场战役后,如何顺应纯电化趋势,布局纯电品类,是理想早先一直纠结的问题。其实,理想造出一款纯电车型并不困难,真正困难的是品牌背后的战略选择。然而,随着理想宣布未来将同时布局增程和纯电两种能源形式,“没有里程焦虑”再难成为理想的核心认知,恐将动摇理想的立身之本,为品牌发展埋下巨大隐患。现阶段,虽然快充技术能够提升补能效率,但受限于续航里程和充电基础设施,里程焦虑仍是阻碍消费者拥抱纯电品类的一大核心因素。一旦开始布局纯电车型,理想将不得不面对旗下纯电品类存在里程焦虑的负面认知。届时,增程和纯电的品类认知相互攻击,理想将再难成为“没有里程焦虑”的电动车代表品牌,在消费者的认知中逐渐模糊。

因此,若理想仍以同一品牌布局增程和纯电,终将无法解决“增程=没有里程焦虑”和“纯电=有里程焦虑”的认知矛盾,导致品牌战略骑墙,难以把握任一市场,增程+纯电战略注定是遥不可及的理想。

本文刊登于《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23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