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鲜水产这门生意,水有多深?
作者 熊有笛
发表于 2023年5月

在电视剧《狂飙》中,卖鱼贩阿强因不愿换摊位引发了一系列冲突,开启了戏剧性的人生。

也有人设想过,假设阿强继续卖鱼,依旧能在京海混出一片天地。原因无他:剧中的京海即现在的广东江门市。

江门市有何特别之处?之前一家日本鳗鱼公司道歉承认,在过去5年,一直将中国产鳗鱼伪造成日本爱知县产鳗鱼出售。而这个“国鳗崛起”的主角,正是来自江门台山。除此之外,江门还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台山蚝、台山青蟹。广东水产总量高居全国榜首,而江门则早在2019年,总产量就位居全省第四,养殖面积全省第二,渔业将近贡献了全市农业生产总值的一半。

因此,如果阿强继续深耕水产,还是很有机会的。

阿强的小鱼档里有20个鱼池,因为要满足不同种类水产的不同特性。水产种类之丰富让我们心生向往,海底两万里更是藏着无数的秘密。各种美食纪录片,最不缺乏的就是出海捕捞的镜头。但其实,在世界主要渔业生产国中,中国是唯一一个海水养殖超过海洋捕捞的国家。中国的水产中60%是养殖。由此,中国人实现了从靠海吃海,到海鲜日益走上普通人的餐桌,甚至占据烧烤摊的一角。

那么,在此背景下,海鲜水产这门生意的水有多深?谁在赚钱?赚钱的前景如何?

风浪越大,鱼越贵

29年前,莱斯特·布朗在《谁来养活中国?》一书中大胆预测,由于肉类食物的消耗加大,到2030年全球可能没有足够的食物养活中国。如今已然被啪啪打脸了。

经合组织在其《2022年农业展望》中指出,鱼类和海鲜仍然是沿海或沿河居民的主食。虽然中国人的肉类消费比重不断增加,但在“以养为主”的发展方向下,以前靠海吃海的海鲜市场,已然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

上游入局者:小而散。企查猫的数据显示,90%的水产养殖参与者是中小企业。在百度地图上可以看到,沿着我国蜿蜒曲折的海岸线,山东、辽宁、广东等地分布着大量的海水养殖场。

这些小小的养殖户,往往也承担着源头的风险。养殖不仅需要场地,更需要设备以及大量的人力投入。重资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上游养殖往往以小规模的运营为主。再加上行业壁垒较低,很容易复制,造成入局的企业较多,竞争激烈。同时,受制于海鲜的繁衍时节,淡旺季时令效应明显,也给养殖户们带来了滞销、需求反应滞后等一系列问题。

我有一个朋友,在福建老家养鲍鱼苗,养到大概无名指指甲盖大小,就可以卖给别人,再由别人养成品。鲍鱼的受精环境,需要水消毒、泡冰块降温等,再加上巡视鱼苗的生长情况,这些都离不开人。而且对于他们来说,鲍鱼苗只有每年中秋过后的一个月,这个时间点的存活率较高,等于一年的生意都押注在这一次上了。3年前“黑天鹅”事件刚出的时候,鲍鱼苗滞销,加上人工成本的支出,导致朋友的现金流一度断裂。朋友直言,每天都要给崩溃边缘的自己做千万次疏导。

除了这些传统的养殖户,更多人在养殖的生意中逐渐转型为经纪人一样的角色,负责向产地市场、加工厂、商家自采、微商代理等渠道分发,甚至一件代发也可以。

这些中间角色的经纪人往往话语权更大。在很多网络采访视频中,我们看到这些船老大经纪人与商场海鲜档口鱼贩们之间,往往都是深度合作,甚至一家人分散到这一链路上的不同位置,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供应的稳定性。

本文刊登于《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23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