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沃斯热议硅谷银行危机,金融体系教训何在?
作者 谢玮
发表于 2023年7月

危机总是不期而至。

今年上半年,大西洋两岸的银行都遭遇了动荡。在美国,包括硅谷银行、签名银行和第一共和银行等资产总额超过5000亿美元的多家地区性银行倒闭。在欧洲,有着167年历史的瑞士信贷状况急转直下并最终以被收购收场。

这些银行风险事件反映出了全球金融体系的哪些风险?银行业又能从这些事件中学到什么?在动荡的宏观经济和地缘政治环境影响下,如何才能重建对金融体系的信任,进而加强金融稳定性。

6月27日,在2023夏季达沃斯论坛的“积极应对压力 维持金融稳定”分论坛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张维迎,拉扎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香港)董事总经理及中国区负责人樊功生,汇盈资产管理公司亚洲区首席执行官Thijs Aaten,花旗银行董事总经理、亚太区资本市场与咨询业务负责人Jan Metzge,巴克莱银行中国首席执行官刘洋等就此进行了讨论。

美国银行业危机不会波及世界

从美国部分银行破产事件来看,反映出了全球金融体系的哪些风险?

“现在主要的问题是利率倒挂,很多银行因此出现了问题。但我认为,高利率是解决方案,而不是问题。”汇盈资产管理公司亚洲区首席执行官Thijs Aaten直言,此前,为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而提高利率的做法带来了许多衍生问题。但更重要的是,长期看会不会有通胀压力。“去年,我们支付的所有养老基金都提高10%,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利率的提升。”

在花旗银行董事总经理、亚太区资本市场与咨询业务负责人Jan Metzger看来,在危机之外,当前全球经济环境中还是有很多振奋人心的迹象,例如新业态的不断涌现,这给金融服务业带来了很大机遇。

“可以看到,很多新创公司都拥有大量的现金流。”Jan Metzger直言,在世界的连通性越来越强的背景下,银行要给新经济业态提供负责任的建议。

“在探讨解决方案和政策之前,我们先要考虑清楚金融部门有哪些不稳定因素。”张维迎指出,政策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包括各国央行的政策。

本文刊登于《中国经济周刊》2023年1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