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务院总理李强6月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会议强调,要引导金融机构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企业的不同需求,进一步优化产品、市场和服务体系,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要把支持初创期科技型企业作为重中之重,加快形成以股权投资为主、“股贷债保”联动的金融服务支撑体系。
《行动方案》的出台,不仅标志着国家对科技型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视,更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贯彻和落实。
初创科技企业融资遇到了较大困难
金融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之一。国常会在这个时间点强调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在业内看来,不仅必要而且意义重大。
“虽然当前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一些成就,开发了一些创新产品,但是在诸多原创环节依然薄弱,急需金融政策支持。《行动方案》提出的一系列具体措施,有望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更加全面、多元化的融资服务和支持,有助于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全国人大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和期货交易法起草小组成员、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院长刘纪鹏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表示。
他从3个方面论述了当前提出大力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的必要性:首先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而实体经济中的头部即产业链的高端,就是科技型企业。其次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从我国的产业结构看,虽然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但是科技创新能力仍显不足,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就是要依靠科技创新。最后是大国博弈的需要。在当前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要想把握主动、赢得未来,只能依靠和发展科技。
天风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策略首席刘晨明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认为,我国正处在新老动能转换的关键窗口期,过去以初级劳动力、土地驱动的发展模式,将逐步切换至由数据、技术要素、高端人力资本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模式。数据、技术等新增长要素的确权、定价和流通,也需要通过资本市场得以实现。发展金融市场,能够更高效地盘活有限的金融资源,为科技企业赋能。
“《行动方案》的出台对于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全球私募股权研究院首席专家刘健钧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表示。
“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必须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这种创新主体。与一般工商企业相比,科技型企业具有‘轻资产,经营不确定性更高’的特点,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相对突出,因此需要对科技型企业融资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作为创投体制奠基人,刘健钧1993年便参与了中国第一家创业投资基金——淄博基金的管理工作,他对此问题感受深刻。
民营企业家曲敬东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这肯定是一件好事情,但是也反映出当前的科技型企业,特别是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在企业融资方面遇到了比较大的困难和问题。”
曲敬东参与发起多只股权投资基金,截至目前,已投资高科技企业超过100家,对高科技企业融资遇到的问题比较了解。
“现在大量的资金来自政府和国有资本,但是政府国有资本的资金,对风险的包容度较低。科技型创新企业早期拿到投资的难度相当大,整个创投行业非常缺钱,政府一定是看到了投资机构市场化募资难度大这些问题,所以出台办法解决。”曲敬东说。
在“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方面,不乏探路者。海捷控股集团作为我国知名的投资机构,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董事长储慧斌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表示,通过资本和投资改变我国半导体产业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海捷控股正在筹备设立新一期的海捷半导体基金,继续在集成电路和芯片领域进行产业投资和深度布局,通过以产业为主的资本运作和资源整合,填补中国半导体产业空白,助力国家在半导体核心技术和先进制程等领域尽快实现突破突围,完成我国半导体产业“自主可控,进口替代”的科技发展战略目标。

